小心翼翼的意思(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描述一种庄重而的神态,如今这种神态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不再仅仅代表内心的敬畏与肃穆,更多地展现了人们在言行举止中的慎重与细心,丝毫不敢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这种慎重的态度,源自《诗经·大雅·大明》中的一句诗:“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白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位伟大英明的君主,他的行为举止恭敬而谦让。他勤勉地侍奉上帝,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福祉。
历史上有一位名叫贾黄中的人,他的故事为我们生动诠释了这种慎重的态度。贾黄中从五岁起就跟随父亲读书,十五岁便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在任宣州大守期间,他用自己的米做饭,救活了因饥荒而濒临死亡的数千人。他在金陵任职时,发现府库内有价值连城的金银宝贝,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太宗对贾黄中的廉洁奉公大加赞赏,并召见他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堪比孟子的母亲。贾黄中过分的谨慎和认真有时也让他失去了一些决断力。当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向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过于谨慎有时会失去大臣的身份。
尽管贾黄中死的时候家中非常穷困,但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廉洁无私,特地赐他三十万钱,并给他的母亲三百两白银。
当我们提及贾黄中,除了他的无私与廉洁,还能联想到与之相近的词语,如“一丝不苟”。这意味着他在做任何事时都极为细致认真,不放过任何细节。另外还有“如履薄冰”,形容他在行事时如同行走在薄冰上一般,随时都有掉入深渊的危险,因此他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谨慎。
无论是贾黄中的故事,还是一丝不苟、如履薄冰的形容,都在传达一种信息:真正的智慧和成熟并非冒失和轻率,而是谨慎和细致。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这种慎重与细心的态度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