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战国思想家田骈有什么具体的成就吗?
田骈,这位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与哲学家,被尊称为“天口骈”,他的生活年代大约是从公元前370年到前291年。他的真实姓名还有田广、陈骈等别称。他的学说精髓,凝聚在一个“齐”字之中。
从大道的角度来看,田骈认为万物都是齐一的,也就是一致的。这种对于齐一或一致的理念,被封建统治阶级作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指导思想。他主张让事物自然变化,强调“变化应求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当”。他反对强制性的给予和剥夺,认为这样做会引来祸灾。
田骈的这种思想,与稷下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慎到的思想有相似之处。他们都崇尚法治,讲求抽象的法治理论。但在他们看来,法治是地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却忽视了贤能智者在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过于自信,忽视了客观真理的存在,要么服从君主意志,要么顺从社会习俗。他们满口法律条文,却忘记了法治的真正目的。
田骈的学说强调法治的也注重“势”的作用。他们认为只要权重位尊,就能令行禁止。这种思想否认了贤智人才的重要性,否定了尚贤使能的理念。在他们看来,巩固政权、夺取天下只需依靠权势和法治,却忽视了人才的重要性。这些理论脱离了实际历史背景,成为了空谈教条,缺乏实践价值。
田骈师从彭蒙,接受了“不言之教”。他掌握了“贵齐”的要领,主张“齐万物以为首”。他要求人们摆脱各自的是非利害观念,回归自然之理,即“明分”、“立公”。他希望通过实现“不齐”来达到“齐”的目标。他与慎到的“道”被称为死人之理,是一种难以捉摸、脱离实践的教条。人们认为他的理论很“诡怪”,这也体现了田骈论道的本质和客观效果。
关于田骈的著作,《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田子》25篇,但已失传。尽管如此,他作为先秦的思想家,仍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思想资料。他的学说和理念,对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思想、哲学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