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权倾一时,为何回因为一首诗道歉-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你们一定不陌生。
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列宁曾赞誉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他就是王安石(1021—1086)。
王安石,生于抚州临川。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以及文学家。即使是这位杰出的人物,也有犯低级错误的时候。接下来,让我为大家细细道来。
有一次,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外出巡视,晚上投宿在一座寺庙中。他看见寺院的墙上有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彩蝶双起舞,蝉出树上鸣,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蕊。
王安石看后连连摇头,认为这首诗十分“荒唐”。他询问寺内和尚,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和尚告诉他,是山下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所写。王安石听后嘲讽道,这样的蠢才怎么可能通过考试呢?并当即决定修改这首诗的后两句。
他改完后,他的随从纷纷称赞改得好。和尚却对王安石说,秀才写的诗是一幅画,而不是两幅画。明月不是指的月亮,而是一种能预告阴晴的鸟。黄犬并不是黄狗,而是一种金黄色的小虫,习惯躲在花蕊里睡觉。
听到这里,王安石顿时羞愧难当。他意识到自己在不了解实际情况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随意修改了这首诗。他立即表示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并重新恢复原诗。
这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无论是写诗还是写文章,都需要作者对字、词、句进行反复推敲、精心锤炼。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打好基本功。
我们的生活知识积累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知识,为文学创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只有注重调查研究,才能避免因为主观臆断而闹出笑话。
各位,你们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一起分享你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