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还未出山,为何司马徽就预言了他的失败呢?
在《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巨作中,英雄辈出,英勇事迹层出不穷。滚滚长江东逝水,湮没了无数英雄豪杰。战争,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背后,实则隐藏着无尽的阴谋与阳谋。战争的目的似乎是为了停止战争、消除纷扰,但在这过程中,没有对错,只有胜败之分。
三国时期的谋士如云,诸葛亮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门遁甲无所不知,然而却未能一统江山。那位推荐诸葛亮的先生是何人呢?为何他没有选择出山辅佐?
这位先生便是被誉为“水镜先生”的司马徽。当诸葛亮出山之时,虽遇明主,却未能得其时。那么,为何司马徽没有选择出山呢?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司马徽年事已高。他深知,若想长寿安康,必须远离纷扰。山林之间的清静与无忧,有助于他增加寿命。若他出山辅助君王,必将陷入忧心忡忡的境地,使用阴谋诡计,这些并非他所愿。他选择退隐红尘,生活在山清水秀之间,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选择。
司马徽看透天下大事,深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时局。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一统江山的人必然会出现,无论他是否出山,天下都会一统。他不愿因为自己的辅助而让某人为所欲为,最终成为一代昏君,滥杀无辜。等到江山到手后,他的下场可能是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与其这样不如不出山,顺其自然。
除此之外,司马徽还知道天命难违。诸葛亮虽智计过人、推算精准,但最终仍未能改变天命。火烧司马懿的上方谷之战便是最好的例子。当诸葛亮火烧司马懿时,天空突然下雨,让他的计谋和上万担粮食化为乌有。这是天命难违的体现。即使水镜先生出山,也改变不了天命。
那么,关于他不出山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他的一匹马呢?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司马徽的选择体现了他对时局和天命的深刻理解。在这个充满英雄与阴谋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命运。司马徽的选择,也让我们看到了英雄背后的无奈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