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剧情(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故事梗概
唐僧师徒四人在追求真经的道路上,行至宛子山前。在波月洞内,住着一个狡猾善变、凶残暴戾的千年尸魔白骨精。为了摄取唐僧的肉体,白骨精多次变幻,企图迷惑他们。
第一次,她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企图引诱唐僧。孙悟空识破了她的伪装,将其打败。唐僧不辨人妖,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将他逐回花果山。
第二次,白骨精再次出场,伪装成进香的老妪,但依然被孙悟空识破。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失去孙悟空的保护后,唐僧轻易被白骨精擒获。只有猪八戒逃脱,奔向花果山求助。
第三次遭遇白骨精时,孙悟空不计前嫌,立即赶往波月洞。途中遇到白骨精之母金蟾大仙,孙悟空将其打死,并变成金蟾大仙的模样。在唐僧面前揭示了白骨精的三次变身伎俩,唐僧这才恍然大悟。孙悟空恢复原形,消灭了白骨精及众妖魔。师徒四人历经磨难,重新踏上取经之路。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主要描写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等故事外,还描述了唐僧的出世和取经缘由以及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过程。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丰富奇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作者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使得人物既有超自然的神性和动物属性,又展现了社会化的个性特征。《西游记》以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为表现主线,实质上寄寓了人们对于反抗恶势力、战胜自然和困难的乐观精神的内核。在反映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的同时冲淡了原有的宗教色彩。其语言活泼生动且富有生活气息。吴承恩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生活在明代中后期。《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断激化等历史背景。《西游记》的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及话本、戏曲等创作基础经过作者的艰苦创作完成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