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晚年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昏君
介绍晚年孙权的昏庸之谜
随着奇闻奇网的小编带你一起探寻,很多人对晚年的孙权感到困惑。他的昏庸并非偶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因素。今天,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其中的四个主要原因。
孙权的昏庸与其权力来源及治理方式密切相关。他的权力并非通过自身能力赢得,而是继承自兄长。与英明的孙策相比,他的能力差距甚远。在东吴的兵权安排上,孙权采取了二元兵权制度,周瑜和程普共同指挥,这种分权导致军事指挥效率低下。后来,孙权更是将亲弟弟派往军队担任副职,对军事指挥造成干扰。这种不信任部下的做法,使得东吴的军事能力在面对强敌时显得捉襟见肘。与北宋的分权如出一辙,反映出孙权的英明之疑。
随着外部环境的稳定,孙权的堕落也愈发明显。在赤壁之战、逍遥津之战、合肥之战等大战期间,东吴面临外部压力,迫使孙权保持警醒。但随着曹丕离世后曹魏政权的动荡以及蜀汉的数次北伐,东吴的外部压力逐渐减小。外部压力的消失使得自律性较差的君主容易堕落,孙权也不例外。
东吴政治格局的复杂性也是导致孙权昏庸的重要因素。作为外来户的统治者集团缺乏政治基础,必须依赖当地氏族的发展。这使得东吴政权从根基上就不稳定。在继承人问题上,多个氏族各自依附孙氏之子,互相倾轧,甚至让孙权感受到威胁。在处理内部矛盾时,孙权滥杀无辜,加剧了政权的动荡。
东吴的财政危机也是促使孙权昏庸的原因之一。江南地区在三国时期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吴为解决财政问题曾发起大规模的盗墓运动。这种极端手段引发民众不满,被刨了祖坟的人对孙权的骂名远扬。掌握话语权的当地大族更是对孙权的昏庸进行众口铄金。
晚年孙权的昏庸并非偶然,而是由权力来源、外部环境、政治格局和财政危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剖析这些因素,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了孙权晚年的决策和行为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