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幻术骗财 民间故事洋人幻术骗财
在昆明南城外金碧路的繁华街市,有一家名为光裕华的商店。这天下午,两名身着西装、头戴礼帽的洋人走进店里,他们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向店主何明询问航空邮票。何明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了解到他们急于出售一批纱料。其中一位洋人肤色棕黑,身材矮胖;另一位则身材瘦高,皮肤白皙。他们告诉何明,由于华北战事紧张,他们急于脱手这批货物。在闲聊之余,他们还邀请何明次日前往得意春饭店商谈纱料事宜。何明觉得这个商机有利可图,便答应了赴约。
第二天,何明如约来到得意春饭店。他了解到这两位洋人一个叫泰利,英国人;另一个叫赫尔登,是印度人,已加入英国国籍。他们主动向何明分享自己的生意经验,并邀请他享用西餐。在分手时,泰利还特意将十张十元的国币交给何明,让他兑换成滇币。接下来的几天里,泰利和赫尔登多次来到光裕华商店兑换滇币,每次都给予何明额外的“贴水”,这让何明深感他们的慷慨和诚信。随着交易的深入,事情出现了转折。泰利突然急匆匆地来到商店要求兑换一万元国币,这让何明倍感意外。他们解释说纱料已经低价售出并急于回国,愿意支付高额的“贴水”。何明被他们的诚意打动,答应凑齐国币。在交易过程中,何明发现泰利和赫尔登突然消失,留下的国币却变成了一沓白纸。他意识到被骗后立刻报警并追踪这两个洋人。最终他们在贵州安顺县被警方拦截并带回昆明。
这个曲折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商业交易中的利益纠葛和信任危机,也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与警惕。在故事的叙述中,语言生动流畅、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细腻入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情节发展,也能深入思考商业和人性问题。在昆明地方法庭上,泰利和赫尔登两位英国商人坚决否认他们诈骗了何明的七千三百元国币。他们不仅反诬何明诬陷好人,还声称自己遭受了名誉和金钱上的损失。真相总是能够战胜谎言。办案人员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泰利和赫尔登利用他们的西洋幻术进行欺诈行为。尽管他们试图否认这一切,但证据确凿无疑。
在昆明地方法院看守所里,泰利和赫尔登一度采取极端手段威胁被拘留状态。泰利的妻子通过外交途径向云南省主席龙云发送外交照会,试图解救丈夫和其他英国商人。但法院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无法就此定案。面对这一情况,一位有正义感的青年检察官房桐挺身而出,决心寻找确凿证据将这两个骗子绳之以法。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成功找到何明在国币上做的特殊记号作为关键证据。这一证据最终让泰利和赫尔登无法抵赖他们的欺诈行为。法院最终判决他们各自拘役五十天并驱逐出境。何明却在这场官司中损失惨重,不仅耗费了大量金钱,还失去了大部分积蓄。几个月后,何明因无法释怀这一打击选择上吊自杀。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贪小便宜往往会吃大亏,正义终将战胜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