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大哥央视春晚要求歌手全部真唱靠谱吗
鸿水观潮——央视春晚的“真唱”之路
随着文化部新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明确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假唱。这一风声也波及到了央视春晚。作为央视春晚的总策划、总撰稿、总协调,秦新民透露,2009年的春晚将全面实行“真唱”。
央视春晚,作为晚会节目的领头羊,其影响力与地位在老百姓心中无可替代。每年的舞台,都吸引着无数歌手的眼球,渴望在此一展歌喉,以此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央视春晚的每一个决策,都备受关注。尤其是在节目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甚至上升到了“国家形象”的高度,导演组在节目选择上尤为谨慎。
回顾历年春晚,假唱现象屡见不鲜,使得歌手更多的时候像是舞台上的装饰。尽管有真唱的歌手,但数量寥寥无几。对于文化部的“征求意见稿”,我个人认为央视春晚的对策是有道理的。但要全面要求歌手真唱,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除非总导演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并且台领导勇于承担因真唱导致的节目瑕疵后果,否则这一目标的实现并不轻松。
追求节目的完美无可厚非,但过分强调完美往往会阻碍创新,使得一些真正完美的节目变得不再完美。每年春晚都提倡真唱,但真正能实现的却寥寥无几。有些歌手没有实力进行真唱,一旦尝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保障节目的完整性、完美性,春晚节目组往往选择假唱。
我记得2005年郎昆总导演曾对音乐有着强烈的真唱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得不妥协。央视春晚在真唱与假唱的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这导致有实力歌手真唱,无实力歌手则假唱,连一些老艺术家和新歌手也加入假唱的行列。我曾采访过音乐人高晓松等人,他们表示真唱虽有不理想的效果,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个好的开始并没有得到延续。
我认为,央视春晚并非不敢假唱,而是假唱一旦出现瑕疵谁来承担责任?某些领导可能不愿主动担责,总导演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顺利完成节目任务。他们对节目的要求过于“党性化”,使得娱乐性质的晚会戴上了色彩。若将禁止假唱视为一项任务,那么央视春晚或许能说到做到。否则,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然充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