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嫁给嘉庆生下皇长子,最后荣封皇贵妃
在二十六年那年,令贵妃产下第十子后不久,包衣奴才刘福明的妻子诞下一女。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女儿与永琰结下不解之缘。她不仅孕育了皇长子,更被册封为大清皇妃,在紫禁城后宫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乾隆三十九年,年仅十五岁的永琰在紫禁城南三所迎娶了嫡福晋喜塔腊氏。按照清宫的规定,皇子除了嫡福晋外,尚可拥有一至两名侧福晋及若干侍妾。身为皇储的永琰,虽未拥有侧福晋,但乾隆帝为了皇室血脉的延续,在乾隆四十二年将内务府包衣奴才刘福明之女赐给了永琰。
刘氏,出身内务府三旗包衣汉姓,虽身份低微,却天生丽质,来到南三所不久便与永琰结缘,成为他的侍妾。仅过两年,刘氏便怀上了永琰的孩子,顺利产下一名男婴,即后来的皇长子穆郡王。刘氏因此成为第一个为永琰生育子女的女人。
随着孩子的出生,刘氏越发受宠。不久之后,她又生育了一个女儿,即后来的皇三女庄敬和硕公主。仅元年正月,初登大宝位的嘉庆帝便下旨将刘氏封为諴妃。虽然刘氏的出身无法与喜塔腊氏等相比,但她一入宫便获封妃位,可见其在嘉庆帝心中的地位。
嘉庆十三年,随着皇长孙奕纬的降生,刘氏被晋封为諴贵妃。此后,刘氏在嘉庆朝再未获得更高的晋升,对她来说,能够被封为贵妃已是极大的荣耀,她内心非常知足。
道光帝继位后,因刘氏“侍奉皇考最久,年龄亦尊”,将其尊封为皇考諴皇贵妃。从此,刘氏在后宫过上了悠闲的生活。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刘氏在吉安所病逝。尽管她为皇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但道光帝并没有为她穿孝,可见在道光帝心中,并不看好刘氏这样出身的女子。
尽管遭受这样的待遇,但刘氏的贡献并未被遗忘。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逝去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道光帝在她去世后,还是给了她谥号和裕皇贵妃的荣誉,并将她葬入了昌陵妃园寝中。她的传奇故事仍在人们心中流传着。<结尾部分增加了对道光的描写和他的对刘氏的态度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