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的手段是历史之最吗(秦始皇的施政手段?或
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时代,各种思想学派如繁花似锦,竞相绽放。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统治,还在文化方面实施了专制。
秦始皇派人从六国的宫廷和民间搜集了大量古典文献,并增聘了七十多位博学老者担任博士,又召集了二千多名学生赋予他们官职。他们的任务是整理筛选这些文献,去除一切不利于封建的书籍。这些博士和学生大多信奉儒家思想,推崇礼制,赞赏分封制,对新建的提出了诸多观点。
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向秦始皇提出了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的建议。他认为只有分封子弟才能辅助皇帝。丞相李斯反对这一观点,认为这是儒家思想的干扰。他担忧那些古旧的办法会扰乱国家的治理,于是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毁古书的建议。
秦始皇批准了这一建议,采取了一系列严酷的文化专制措施。所有的历史典籍、诗书和诸子百家的古籍,除了农医之书和求生问补的书籍之外,都需要献至官府销毁。若有人违反这一命令,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可能面临死刑。
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的熊熊烈火,不到30天的时间,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大多化为灰烬。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焚书事件。由于秦始皇迷信方术,认为可以找到长生不死的仙药,他命令侯生和卢生两个术士去寻找。但侯生和卢生根本找不到仙药,担心被秦始皇加害,于是密谋逃亡。他们在逃亡前批评了偏重法家的秦始皇。得知此事后,秦始皇大怒,下令拷问术士。结果共有460多名术士触犯了尚书禁令,被活埋在咸阳城外的大坑里。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目的是维护统一的集权统治,强化思想统治,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然而这一事件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速了秦国的灭亡。这一事件造成了极其严重且深远的影响,限制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自由,毁灭了大量先秦古籍文献,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重大且难以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