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神道碑详述宋蒙之战多次奉调派出精锐军
在动荡的末世年代里,英勇的播州土官杨文屡次派遣精锐部队,驰援各地,转战于四川南北,为南宋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在淳祐十一年(1251年),杨文便派兵参与了余玠主持四川军政时期的北伐行动。彼时,蒙元军队已占领了汉中,形势严峻。杨文派遣的雄威军精锐五千人,在重庆加入了余玠的宋军主力,共同对抗蒙元军队。次年,蒙军围攻南宋重镇嘉定,杨文又迅速调派播州兵五千人,从小路赶赴嘉定解围。因其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宋廷特别提升播州雄威军为“御前军”,并给予土官蕃兵以宋廷中央军的地位。
宝祐二年(1254年),蒙军再次发起进攻,威胁南宋四川首府重庆。杨文派遣其弟杨大声率领步骑五千人参与抵抗蒙军的战斗。到了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汗亲率蒙军主力入蜀,四川形势岌岌可危。杨文的部队参与了防守重庆和援助钓鱼城的战役,同时还有一部队南下乌江,牵制占据涪州的蒙军,突破了蒙军长江封锁线。因其在钓鱼城解围中的突出贡献,杨文被宋廷加封为忠州团练使。
随着景定年间(1260~1264年)的到来,四川的战局愈加恶化。杨文继续带领播州军队参与一系列战役,包括收复长江要塞江安碛、护送粮草补给礼仪城以及围困蒙军虎啸山等。因这一系列战功,杨文晋升为“进中亮大夫、和州防御使、播州沿边安抚使,爵播州伯”,达到了他事业的顶峰。
宋咸淳元年(1265年),杨文因病离世,宋廷赠予他金州观察使并追封他为播国公。杨文的墓位于遵义汇川区的高坪未山原上,墓前曾有一块记载他生平事迹的神道碑。这块石碑是宋末播州土官和宋蒙战争历史的实物见证。随着南宋的灭亡和播州的降元,杨文的石碑因被认为具有褒宋贬元的含义而被后人悄悄拆除。幸运的是,这块重要的石碑已被学者发掘出来,如今已成为研究宋末播州土官和宋蒙战争历史的重要文物。
杨文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荣耀,他的英勇事迹和忠诚精神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