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行的真正目的,却只为了佛经?还是为了
玄奘法师的一生可谓传奇且辉煌,他的旅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少年时期的求学探索,中年时期的寻法历练,以及晚年时期的译经贡献。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他的西行求法之旅,这一历程持续了十九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玄奘法师踏上西行之路,远赴天竺,寻求佛法真谛呢?
玄奘法师自少年时期就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小乘佛法上的造诣颇深,早早地便开始讲经辩法,初露锋芒。某次,一位来自天竺的梵僧向玄奘介绍了一部大乘经典——《瑜伽师地论》。玄奘为之倾倒,视这部佛经为至宝,急切地询问这部经典的下落。梵僧告诉他:“天竺。”这部大乘经典非同寻常,它是弥勒菩萨口授的,详细讲述了从凡夫俗子到成佛的十七个阶段以及修行方法。玄奘法师虽然之后带回了大量佛典,但他最为迫切的愿望,便是求取和学习这部《瑜伽师地论》。
为了实现这一愿望,玄奘法师踏上了艰难的西行之旅,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天竺的那烂陀寺——当时佛教的最高学府。在那里,他师从戒贤大菩萨。有趣的是,在玄奘法师起行前,戒贤法师身体已疼痛多年,痛苦不堪,甚至想要自杀。而在一个晚上,戒贤法师做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有三位菩萨:文殊、观音和弥勒。其中,弥勒菩萨告诉他,三年后东土会有一位僧人前来,向他学习《瑜伽师地论》,他需要耐心等待,并将这部佛典传授给这位僧人,这样他身体的疼痛也会逐渐减轻。
果然,一切都如梦中菩萨所示,玄奘法师如期而至。当时已近百岁的戒贤法师按照梦中菩萨的指示,将《瑜伽师地论》传授给玄奘法师。这一刻,不仅完成了玄奘法师西行的夙愿,也标志着他求法之路的圆满。玄奘法师通过这次学习,不仅获得了宝贵的佛典,更得到了深刻的佛法教诲和领悟。他的西行之旅,不仅是对个人信仰的坚持和追求,更是对佛法的传承和发扬。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后来者,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