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是真的害怕有埋伏,还是真的没有识破诸
诸葛亮的“空城计”,这一传奇策略,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出精彩戏码。故事背景是这样的:诸葛亮出兵祁山,不料先锋官马谡失街亭,导致整个前线陷入困境。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诸葛亮决定退守汉中。当时,他的身边仅剩下五千兵马驻守西城。
某日,探马急报,说魏国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正朝西城开来。孔明周围无大将陪伴,只剩一班文官,且城中五千兵马已分一半去运粮。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唯有孔明镇定自若。他迅速下令隐藏旌旗,打开四城门,吩咐二十名校尉扮作百姓清扫街道,严禁士兵随意出入和大声呼喊。
一切布置妥当后,孔明带着两个童子,携琴登上高楼。他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已到城下。他们看到孔明在城楼上,仿佛无人之境,感到十分困惑。司马懿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考虑到孔明生平谨慎,不会冒险行事。见到这种规模,他怀疑有伏兵,于是下令退兵。孔明望着远去的魏军,抚掌而笑。众官惊讶不已,询问原因时,孔明解释道:“司马懿知道我向来行事谨慎,如今见此情形,必定怀疑有埋伏,所以选择退兵。”
这就是广为人知的“空城计”。司马懿真的没有识破孔明的空城计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士族家庭。他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大臣、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他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重臣。司马懿善于策划奇袭,多次征战立功。他的最大成就之一是两次成功对抗蜀汉的大军。
人们评价司马懿说:“司马懿非寻常大臣,必然参与你们家的政事。”也有人这样评价他:“司马公善于用兵,变化如神,所向无敌。”
曹操对司马懿早有提防,对他的疑虑从未解除。如果司马懿成功灭掉诸葛亮,对曹魏集团而言,司马懿不仅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还无形中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考虑到这些因素,司马懿的退兵行为就显得理所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