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乾隆挺岳飞为英雄 史官贬岳为军阀
岳飞:军阀还是英雄?吕思勉的解读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岳飞这一名字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尊严。关于他的评价,是否仅仅是“军阀”二字所能涵盖的呢?让我们跟随吕思勉的笔触,一同这其中的奥妙。
吕思勉所著的《白话本国史》于1923年问世,这部我国首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成为了后世史学教科书的典范。在书中,关于南宋与金朝的战争和议一章,吕思勉对岳飞的评价引人深思。
和议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主持和议的秦桧虽然背负恶名,但在吕思勉眼中,秦桧并非一无是处。在决定割让三镇的延和殿会议上,秦桧虽然主张割让,但他也是那三十六位反对割让者之一。吕思勉认为,秦桧的坚持正体现其爱国精神;他对和议的坚持则显示出其有识力,肯负责任。
而岳飞,这位被后世唾骂的将领,在吕思勉眼中却有其独特之处。挞懒的手段对付方式显示了岳飞的眼力过人;而解除韩世忠、岳飞的兵权则显现了岳飞的高超策略与手段。这些都被后世忽略或误解,使得学术界对岳飞的评价出现偏差。
乾隆皇帝对岳飞的推崇,更是为这一历史事件增添了新的视角。乾隆认为岳飞是英雄,而史官却将其贬为军阀。这种反差评价的背后,隐藏着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也正是吕思勉在《白话本国史》中所希望传达的:历史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和复杂因素。
那么,岳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是军阀还是英雄?或许这并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吕思勉的书中窥见一二,从历史的多角度、多层次去理解和评价岳飞。这样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吧。对于我们来说,不应轻易用“军阀”这样的标签来定义岳飞,而应更深入地其背后的故事与真相。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频道:奇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