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博的宰相之位是怎么来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朱博,字子元,汉丞相、阳乡侯。他是迷奇闻网的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角,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在朱博担任长安左冯翊的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闻长陵的大家族中有一位名叫尚方禁的人物。尚方禁曾因和已婚妇人偷情被揭发,遭受刑罚,脸上留下了黥刺。后来,他通过贿赂功曹,成为了朱博的一名守尉。
得知这个消息后,朱博决定见一见这位颇具故事性的人物。他随便找了个理由召见了尚方禁,仔细观察后发现其脸上确实有黥刺的痕迹。随后,朱博屏退左右,尚方禁面对这种情况,内心紧张不已。
在只有两人的房间里,朱博询问尚方禁脸上的黥刺是如何得来的。尚方禁瞬间意识到无法隐瞒,立即跪下,详细叙述了过去的罪行。朱博听后,淡淡地笑了笑。他理解男人年轻时难免会犯下错误,但尚方禁因此承受了世人的冷眼。朱博问他是否想洗刷耻辱,重新证明自己。尚方禁听后既欢喜又惊惧,表示愿意为朱博效命。
朱博利用尚方禁的软肋和欲望,成功地收服了他,使他成为自己的心腹。此后,尚方禁为朱博揭发了许多盗贼和府中的内奸,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提升为连守。
某日,朱博召见了之前收受尚方禁贿赂的功曹,责备他收受贿赂的事。功曹被吓得魂飞魄散,如实交代了一切。朱博要求功曹列出所有受贿人员名单和金额,不能有丝毫隐瞒。功曹害怕被杀,将一切如实写下。朱博看过后,虽然责备功曹,但同时也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继续回原职工作。
朱博在用人方面独具慧眼,即使对方有黑历史,只要有能力、有弱点可以把握,他就会放心地任用。例如尚方禁,尽管曾有过不光彩的过去,但朱博看重他的才能和为自己所用的潜力。
在古代官场,想要上位有两种途径:一是关系,二是能力。朱博擅长把握人性弱点,用人不拘一格。他从小家境贫寒,年少时即结交高官权贵,逐渐转变了对权力的渴望。他通过出色的社交能力,成功结交了许多高官子弟,为将来的上位打下了基础。
当朱博的朋友、御史大夫的儿子陈咸因泄露宫禁之事被关入监狱时,朱博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和与高官权贵的关系网,成功地帮助陈咸脱险。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朱博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
通过不断的利益交换和能力输出,朱博从一个地方亭长逐渐攀升到长安的重要职位。他的办事勤勉谨慎、认真负责赢得了地方上下的一致好评。最终他成功地爬上了高位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丞相。这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和努力的结果他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成功和人性的启示。朱博听闻陈咸的遭遇,愤怒不已。为了拯救深陷囹圄的陈咸,他竟毅然辞官,秘密潜入廷尉府,深入调查陈咸的案件。陈咸在监狱中遭受残酷折磨,伤痕累累,朱博化身大夫,乔装探视。
见到陈咸后,朱博先详细了解其案情,看到陈咸遭受的酷刑,深知其再也无法承受后续刑罚,若继续下去,陈咸恐有性命之虞。于是,朱博悄然出狱,通过精心策划,他更名改姓,替陈咸承受了后续刑罚。在汉朝,罪行较轻者,接受一定惩罚后,可获赦免。
朱博的义举成功为陈咸免去死罪。陈咸出狱后,对朱博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朱博的义气之举在长安广为传颂,因此被举荐为郡功曹。
对于救命之恩,有人言辞感谢,有人赠予金银,而像朱博这样的朋友,则是会竭尽全力回馈对方,甚至一生都在报恩。在古代,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像陈咸这样的人,会一辈子铭记恩情。
公元前七年,汉成帝继位,皇族势力逐渐增强,大将军开始掌握朝政。陈咸的父亲御史大夫万年,通过一系列活动,获得王凤的认同,将儿子塞进了长史的位置。陈咸得以翻身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好兄弟,于是举荐萧育和朱博担任幕府属官。朱博因此获得了做官的机会,并在工作中结识了大将军王凤,因其才能被赏识,一路升迁。
朱博本为武官出身,初涉文官领域时并不懂其中的游戏规则。某日,他作为冀州刺史巡视下属地区,遭遇数百名官吏和百姓拦路求见,官府衙门拥挤不堪。从事禀告百姓要求冀州刺史暂留处理事务时,朱博意识到这是下属在给他下马威。他决定借此机会展现新官上任的威严。
朱博告诉下属准备马车,自己亲自出马处理投诉。他清晰告诉百姓:投诉县丞尉的到刺史府处理;投诉两千石长吏的到郡县投诉;被官吏冤屈的以及投诉强盗小偷等问题的到主政官府处理。他将马车停在官府外处理投诉事宜,四五百人就这样被他有序地打发了。官吏和百姓对朱博的办事能力赞叹不已。
后来经过详细审问查明了真相原来是衙门中的一位老从事出的主意通过教唆百姓聚众向朱博诉讼给朱博一个下马威朱博知道后毫不犹豫地把这位老从事找出来杀了他的霹雳手段让整个州郡都被震慑住了。后来朱博被调任并州刺史护漕都尉又升任琅琊太守。
朱博明白有些地区的民风彪悍不同于一般的土匪问题而是整个地区长期形成的风气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强有力的手段来树立威信。在齐郡他也遭遇了一次类似的情况官吏们都被养刁了无论谁上任都使唤不动人只有新上任的长官先派人打好关系有所表示下面的人才会听从指挥。
刚到齐郡上任的朱博遭遇了手下右功曹和掾史全体请假的情况这让他大为震惊询问原因后方知大家都害怕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所以按照惯例若有二千石官员新上任总是需要派遣官员主动与官府衙门的人接触打好交道大家才敢正式履职。得知这一情况后朱博愤怒至极拍桌而起大声呵斥“齐郡的小子们难道想把这种行为当作惯例吗!”朱博,这位齐郡的掌权者,面对郡内诸多事务,展现出了独特的治理手段。面对那些懈怠职务的官员,他果断采取措施,挑选得力助手,发布教令填补空缺,并让那些懒散者带着白巾离岗。这一举措让整个齐郡为之震动。
对于门下掾赣遂,这位受人尊敬的大儒学者,朱博虽知其身份尊贵,但在礼仪上却不纵容。赣遂因年老行动迟缓,态度傲慢,朱博便亲自训示主簿,要求好好教导赣遂学习官吏礼仪。他强调属吏的着装规范,要求衣物离地三寸以便行动。
尽管朱博不喜儒生的繁琐言辞,但他明白这些儒生背后的道理。他在任职期间,虽然废除了议曹这个职位,但他知道下属中仍有儒生存在。这些儒生常引经据典,以大道理来表达意见。朱博虽不常回应这些大道理,但他明白这些儒生背后的用心。他强调太守应奉行法律处理事务,与空洞的大道理无关。他暂时收起这些大道理,等待有贤德之人来施展。
朱博的治理手段公正严明,无论是改变齐郡风俗、制定规矩还是收服下属,都展现了他的果断与决心。他的命令令行禁止,使得齐郡官府衙门中的礼节与其他地方无异。虽然有人批评他手段强硬、缺乏仁爱,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秩序。
在担任左冯翊时,朱博按照情理给予法外开恩,这使得他的下属都愿意为他尽心尽力。他擅长观察环境、设套收服心腹,再用他人的短处和上升欲望来拿捏下属。这种手段虽然有效,但却饱受争议。
后来朱博升任大司农,负责管理国家财政。然而一年后,因犯小罪被降职为犍为太守。在犍为太守任上,他成功结交南蛮若儿部落首领的兄弟,趁机杀掉作乱乡里的盗贼若儿,使郡中迅速安定下来。
朱博虽为武官出身,却对律法有着深厚的了解。他担心被下面官吏欺骗,便召集廷尉府中的正监典法掾史考问律法问题。他凭借多年的治理经验和耳濡目染的律法知识,正确判断刑罚的轻重,赢得了所有官吏的钦佩。
朱博每次升调官职,每到一个地方都能随机应变。他通过各种办法让下属知道不可欺骗。他的变幻莫测的手段令人佩服。
后来朱博又升任后将军,与红阳候王立结友。然而王立因犯罪要回到封地,朱博因此受牵连被免职。不久之后汉哀帝即位后提拔朱博为光禄大夫任京兆尹一职。凭借超凡的能力和对京兆尹的出色治理朱博被破格提拔为大司空展现了他的卓越才能和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大司空一职实质上是西汉初期的御史大夫后来因何武的建议汉成帝将其改为大司空以明确三公职责。朱博作为大司空对汉哀帝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认为大司空的官职不应由国家政治处理的方法来任职而应通过神明庇佑的方式来确立其权威并建议提高官员的权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权威来履行其职责为国家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总的来说朱博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果断的手段在汉朝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杰出政治家的风采和影响力。我提议将大司空这一官职重新改为御史大夫,并遵循古代的官制,我朱博愿意亲自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为百官树立榜样。我的建议得到了汉哀帝的认可,于是大司空被更名为御史大夫,我也被任命为御史大夫。
人们或许好奇,我为何愿意出任官职?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在社会底层经历过许多艰辛,我渴望权力,它让我有机会站在更高的位置,受到他人的尊敬。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倾尽全力,运用我的能力、关系和策略,争取权力的巅峰。
我生活简朴,对物质享受要求不高。我吃饭从不铺张浪费,一桌佳肴,便足以满足我的需求。我工作勤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连家人都很少见到我。我喜欢结交朋友,为朋友可以舍生忘死。当我担任郡守时,家中宾客盈门。有人求官,有人求仇,我能力范围内都会尽力帮忙。因朋友得助,因能力辉煌,却也因此走向败落。
汉哀帝即位后,傅太后欲掌朝政,常提无理要求。她此次要求获得太皇太后的尊号,在汉朝名分尊荣是一件严谨之事。按照汉朝礼制,傅太后的要求并不合理。因为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仍健在,理应拥有太皇太后尊号。傅太后争的只是一口气,这个尊号其实毫无意义。
傅太后是汉哀帝时期汉朝的粗大腿,而我擅长用关系上位,所以加入了傅太后的阵营。当她提出无理要求时,我作为下属,自然要为她争取。
傅太后提出要求后,众多大臣反对,其中便有丞相孔光。傅太后对孔光不满,于是胁迫汉哀帝将其罢免。汉哀帝迫于傅太后的压力,让孔光罢免为平民,让我继任丞相一职,并封为阳乡候,食邑两千户。
我知道汉哀帝的封赏已超越丞相的份例,便上书推辞。我遵循先例,丞相俸禄不得超过一千石,如今陛下赐我两千石,我受之有愧,希望能退还一千石。汉哀帝同意了我的请求。
在金钱方面,我真的不在意。我能不犯的错,尽量不犯。傅太后想要尊号的事,不仅孔光反对,她的堂弟也反对。傅太后怨恨自己的堂弟,从她的角度而言,自家人不支持自家人确实令人不快。于是傅太后命令我去弹劾傅喜,希望免去他的侯爵之位。
其实在此之前,汉哀帝已听从傅太后的意见将傅喜免职。傅太后仍不满足,想要进一步行动。我站在傅太后的阵营,不得不照她的意思去做。我知道这件事有些冒险,所以不想单独弹劾傅喜,于是将之前也犯错的大司宰泛乡侯何武和傅喜一起弹劾。
然而事情败露,汉哀帝知道傅太后厌恶傅喜,怀疑我是受傅太后的指使来弹劾傅喜。于是派孔乡候趟玄去审问。结果趟玄是个软骨头,招出我受傅太后指使的事实。
朱博的故事是一部活生生的逆袭传奇。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官,他凭借自身的才华和人际网络,一路攀升至丞相的宝座,可谓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博在权力的漩涡中逐渐迷失了自己。他忽略了正义、良知和是非的重要性,最终因此走上了不归路。
朱博的悲惨结局警示我们,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强烈的价值观,不断自我反省和修正。否则,我们可能会逐渐偏离正道,最终失去自我。
实际上,朱博能混到丞相之位,更多的是依靠他自身的实力和能力,而非仅仅依赖傅太后。他在官场的染料缸中摸爬滚打,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同事和上级的认可。官场的诱惑和压力让他逐渐染上了圈子里的陋习。他开始寻求一条能够依靠的大腿,渴望能安稳地入睡。这种心态最终导致了他的堕落。
如果朱博没有站错队,他的未来或许会更加辉煌。毕竟,当时的汉朝君主虽然一个接一个地犯错误,但朱博凭借其独特的流氓本色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或许能成为汉朝的救星。人生没有如果,朱博最终还是选错了路,最终身败名裂,一败涂地。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我们在追求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朱博的教训提醒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时刻坚守正义和良知,否则我们将失去自我,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