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围攻北京城后,朝的官员们都做了些什么?
拨开历史的迷雾,让我们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明末年代,跟随鸿基的脚步,一起领略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事。
崇祯十六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城,形势危急。面对这场生死存亡的较量,明朝的官员们表现如何呢?他们面对农民军猛烈的进攻,居然无一前来应战,纷纷选择躲避。这让人不禁瞠目结舌。
十八日,农民军的进攻愈发猛烈。李自成派遣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与崇祯皇帝谈判,要求崇祯皇帝禅位。崇祯皇帝愤怒不已,拒绝了这一提议。随着夜幕的降临,太监曹化淳打开了彰义门,农民军如潮水般涌入北京城。崇祯皇帝登上煤山,目睹满城的火光,为天下的百姓而叹息。在绝望与无奈中,他回到了乾清宫,下令将太子及永王、定王送往安全之地,却不得不亲手斩杀自己的儿女。这一悲剧性的场景令人痛心。
十九日凌晨,皇城已经岌岌可危。崇祯皇帝再次鸣钟召集文武百官,然而结果依旧令人失望。那些平日里享受大明王朝俸禄的文武大臣们,在这关键时刻纷纷选择躲避,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朝廷出力。这无疑是让人心寒的背叛。崇祯皇帝的内心一定失望到了极点。
最终,在绝望中,崇祯皇帝登上了煤山,留下遗诏后在一棵歪脖子树上上吊自杀。他的身边只有一个贴身太监跟随。而那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明朝大臣们,在李自成大军进入皇宫后,遭到了残酷的惩罚。他们被送到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的军营里,遭受严刑拷打,被迫交出金银钱财。不交或交不够的,甚至交够了的,都会被残忍地杀掉。
这场历史悲剧展示了崇祯皇帝的无奈与绝望,也揭示了明朝官员们的无情与背叛。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明朝政权,为百姓带来了新希望。而我们应当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和平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