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九月事件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对巴以两国有什
黑九月事件:一场阿以冲突的惨烈缩影
回望历史,1970年至1971年间,约旦首都安曼及北部地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冲突。这是约旦军队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游击队之间的大碰撞,也是阿以冲突的一次重大表现。
当时,约旦出动了全部6万多装备精良的部队,配合飞机、重炮、坦克等现代化武器,发动了猛烈进攻。尽管巴解武装在人数和武器上都处于劣势,但他们依然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结果数以千计的游击队员牺牲,数万巴勒斯坦难民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巴解组织遭受了重创,被逐出了约旦。
这场战争被称为黑九月事件,是一场种族灭绝式的冲突,也是阿拉伯人的一场内战。它不仅是二战后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段痛苦回忆,更是一场国际冲突,中东冲突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除了阿拉伯国家间的纠葛,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也分别出兵支持巴解组织和约旦,而埃及、苏丹等国则积极进行斡旋。甚至美国、苏联和以色列也程度不同地卷入了这场冲突。
黑九月事件沉重地打击了阿拉伯国家的联合对以阵线,使巴勒斯坦人在巴以冲突中陷入十分不利的地位。巴解组织丧失了游击战争最重要的战略基地,严重削弱了其对以色列发动攻击的能力。据资料显示,巴解组织在约旦的武装人员总数在战前约为5万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仅有一部分人逃离到黎巴嫩避难。
黑九月事件还造成了阿拉伯国家的分裂,不利于对以色列的联合行动。约旦与巴解组织的关系彻底破裂,导致了巴解组织及其游击队对约旦的猛烈报复。在法塔赫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秘密组织“黑九月”,对约旦发动复仇战争。在此后的几年里,“黑九月”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约旦官员的袭击,包括暗杀侯赛因国王的秘密计划。黑九月事件也恶化了约旦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回望历史,黑九月事件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它不仅是阿以冲突的一个重大事件,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场悲剧。这场冲突造成了无数人的死亡和流离失所,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它警示我们,和平解决争端、避免冲突升级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铭记历史,以期在未来的道路上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战争的风云中,阿拉伯世界围绕约巴冲突展现出了深刻的分歧。多数国家选择沉默,旁观局势的发展,而叙利亚、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则公开支持巴解组织。叙利亚甚至派遣坦克部队协助巴解组织对抗约旦军队,利比亚总统也表态将派兵支援。埃及和苏丹则主张通过谈判与合作解决分歧。沙特阿拉伯、巴林和摩洛哥则站在侯赛因一方,并在战争中给予了约旦一定的支持。
随着战争的进展,约旦开始实施收复西岸的计划,这一行动引发了与巴解组织之间的更大矛盾。对约旦而言,这场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战争起源于“巴勒斯坦代表权”的争夺,最终约旦在这场争斗中取得胜利。侯赛因在战后明确表示,他的有权代表巴勒斯坦人民。
战争爆发前,约旦已经开始与以色列接触和谈判,并欢迎美国的“罗杰斯计划”,旨在推动埃以及约以之间的对话。约旦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以及和以色列的缓和态势,为其实现和平外交手段收回西岸提供了可能。随着黑九月事件的结束,侯赛因表示不再战斗,美国承诺约旦可以收回约旦河西岸。他开始实施一项计划,建立一个包括东岸的约旦地区和西岸的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联合王国”。这一计划立即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争议。虽然沙特阿拉伯和摩洛哥表示支持,但其他国家强烈反对,尤其是巴解组织和其他巴勒斯坦游击队组织,他们坚决抵制这一计划,认为这是对巴勒斯坦事业的背叛。他们宣布恢复军事行动以推翻侯赛因政权,直到约旦宣布放弃这一计划后,双方的冲突才得以缓解。
黑九月事件的结局也为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冲突埋下了祸根。元气大伤的巴解武装力量不得不寻求新的根据地,黎巴嫩成为了他们的选择。随着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实力的壮大,他们逐渐获得了“事实上的治外法权地位”,难民营成为由全副武装的巴勒斯坦人控制的“国中之国”。巴解组织的存在引发了黎巴嫩内部的教派冲突,最终导致了1975年的内战。更糟糕的是,巴解组织对以色列的袭击引发了以色列对黎巴嫩的报复性攻击,最终导致第五次中东战争。战争的结果迫使巴解游击队离开黎巴嫩,和巴解组织总部只能漂泊到突尼斯。巴勒斯坦的民族解放事业遭受重创,争取自治和独立的目标变得渺茫。
黑九月事件还导致了纳赛尔的猝然去世,阿拉伯世界失去了精神领袖和反对以色列的坚强斗士,巴解组织也失去了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庇护人。纳赛尔作为埃及的领袖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化身,坚决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他的去世对巴解组织和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约巴战争是阿拉伯世界和巴勒斯坦之间复杂矛盾的一个体现。战争不仅揭示了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深刻分歧,也显示了巴解组织在应对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时的困境。黑九月事件及其后续发展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和冲突,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侯赛因对巴解组织的军事行动,在纳赛尔的默许甚至怂恿下展开。尽管纳赛尔对巴解组织的行为感到愤怒,认为他们自作自受,但从阿拉伯世界的利益出发,他并未放任侯赛因对巴解游击队采取过激行动。在约巴冲突期间,纳赛尔多次呼吁双方停火谈判,甚至威胁出兵干涉。在他的努力下,阿拉伯国家联盟在开罗紧急召开首脑会议,最终促成停火协议。
焦虑、紧张、愤懑以及劳累过度的纳赛尔,在达成协议次日即9月28日早晨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他的离世对阿拉伯世界来说是一次重大损失。纳赛尔的去世标志着阿拉伯政治的一个时代的终结——联合对付以色列的时代结束了。对巴解组织而言,他们失去了一位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庇护人,难怪闻听噩耗后失声痛哭,称这是“最重大的损失”。
随着纳赛尔的离世,约巴关系出现了新的变数。失去纳赛尔的遏制,约旦和巴解组织对停火协议缺乏诚意,最终导致了新的冲突。约旦猛烈进攻,将巴解组织的武装全部赶出约旦。
与此萨达特总统将收复西奈半岛置于首要位置,通过和平谈判与以色列达成停战协议,这自然疏远了与巴解组织的关系。黑九月事件引发的恐怖主义浪潮使巴勒斯坦人和巴解组织失去了国际社会的同情。这一事件给巴勒斯坦人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战争中的无助感,使得巴解组织的激进分子不仅对约旦、美国和以色列,甚至对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强烈的仇恨情绪。
为了引起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巴勒斯坦极端分子采取了恐怖主义的方式。黑九月分子的恐怖活动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宣传形式,它提高了巴勒斯坦人的士气,达到了引起世界关注的目的,并使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这种肆无忌惮的恐怖主义行为也给巴勒斯坦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掩盖了中东冲突的真正问题,阻碍了中东和平进程。
黑九月事件大大改善了以色列的外交环境,提高了其在阿以冲突中的军事和外交地位。该事件不仅使以色列在国际上展示了军事实力,还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约巴战争期间,叙利亚派出大量坦克支持巴解组织,但以色列的军事实力展示对叙利亚起到了威慑作用,迫使其将坦克撤回国内。
黑九月事件不仅对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以色列的外交环境和其在阿以冲突中的地位。这一事件为以色列在后续的和平谈判中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埋下了伏笔。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的辉煌胜利,特别是在黑九月事件中的出色表现,无疑为其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使其对自身实力过于自信。这场事件不仅令阿拉伯国家产生了分裂,消除了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联合战争的威胁,更带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样的平静却使以色列在某种程度上放松了警惕,最终导致其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初期遭遇惨痛失败。
黑九月事件无疑是美国对以色列政策的重要转折点。这一事件展示了以色列强大的军事实力,令美国深刻认识到其在维护中东稳定及实现美国战略利益方面的巨大价值。这一认知转变促使美国调整了对中东的政策方向,开始向以色列提供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支持。约翰逊总统的时代,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尚显中立,但黑九月事件后,美国与以色列的关系得到了显著加强。尼克松总统更是将扶植以色列、确保其武器优势作为长期政策。他深知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对抗苏联扩张的重要性,并将之视为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关键。
黑九月事件不仅仅改变了美国的政策走向,更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对阿以冲突的深度关注,使美国成为了解决阿以冲突和巴勒斯坦问题的主导力量。在这场事件中,阿拉伯国家、西方国家、苏联和联合国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战争,使得原本由巴勒斯坦问题引发的局部战争演变成了一场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战争。美国利用自身在以色列及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通过提供军事和财政援助,努力改善与各国的关系,逐步排斥了苏联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影响。
黑九月事件后,美国解决阿以冲突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美国开始积极扮演角色,推动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实现政治解决,与其他大国尤其是苏联保持协调,让地区各方参与谈判进程。对于美国来说,黑九月事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促使美国军事上大力支持以色列,更让美国意识到将阿以双方纳入和谈进程的重要性。
基辛格认为,要让以色列参与到美国主导的阿以和平进程中,核心在于满足以色列的安全需求。只有在以色列感受到自身安全得到坚实保障的背景下,它才可能坐下来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和平谈判。想象一下,如果以色列的力量壮大到足以抵御阿拉伯国家的进攻,那么推动阿以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可能性就会大增。
基辛格巧妙地将削弱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与强化以色列的地位联系在一起。他相信,通过让以色列保持强大的外交态势,最终能够说服阿拉伯国家,让他们明白依赖苏联的支持并无实际意义。于是,他们会转向美国寻求帮助,愿意与莫斯科分道扬镳。
从1970年底到1972年,美国的中东政策公开支持以色列,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随着以色列实力的增强以及美国的大力支持,阿拉伯国家,尤其是埃及的萨达特总统逐渐认识到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失地十分困难。他们开始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谈判,并同意在242号决议的基础上与以色列达成和平。美国的政策也造成了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使得阿以和谈时常陷入僵局。尽管基辛格作为政策设计师对此有所预料,但这种情况是美国无法完全避免的。在这种背景下,阿拉伯国家被迫选择战争来解决与以色列的领土纷争。西方学者曾评论说,1970年的约旦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接下来几年的失败,其高潮便是1973年的十月战争。
第二,黑九月事件后,美国加强了与埃及的联系,试图离间埃苏关系,从而排除苏联在解决中东问题上的影响。美国派遣特使参加纳赛尔的葬礼,成功改善了双方关系。接着,美国试图安排埃及与以色列达成临时协议,并恢复了对埃及的粮食援助,旨在恢复与埃及的外交关系。美国还利用埃及希望美国对以色列施加压力的心理,通过其在中东的盟友向萨达特传达信息,指出除非苏联在埃及的军事存在完全消除,否则美国不会向以色列施压。这一举措使萨达特意识到苏联的存在是和平解决的障碍,最终决定驱逐大部分苏联顾问和技术人员。
第三,黑九月事件期间的美苏合作奠定了双方解决阿以冲突的基础。事件期间,美苏进行了密切合作,防止了事态的扩大。这次危机使得美苏关系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为双方合作解决阿以冲突奠定了基础。美苏联合公报重申了对联合国242号决议的支持,并指出解决阿以冲突能带来中东局势的正常化。苏联在黑九月事件中的表现损害了在阿拉伯国家的形象,加之此后拒绝先进武器的要求,加剧了埃及与苏联的离心倾向。最终,埃及的行动削弱了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而美国则利用这一机会极力排除苏联的影响。
第四,黑九月事件使美国认识到巴勒斯坦人的利益不可忽视。约巴战争让一些美国政治家意识到要解决巴以冲突,必须正视巴解组织的存在。基辛格等官员开始强调让巴勒斯坦人表达自己的诉求,并通过实体形式实现。连此前极力排斥巴解组织的罗杰斯也指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是中东政治上的主要力量,美国必须考虑其影响力。
约巴战争后,巴解组织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促使一些阿拉伯国家和巴解组织最终选择了政治解决的道路。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战争带来的残酷现实和对军事手段局限性的深刻认识。与此黑九月事件的结局也为政治解决提供了契机。
约旦在战争期间向以色列寻求军事援助,为此后的政治接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埃及新任总统萨达特也采取了灵活的外交策略,既改善与美国的 relations,又积极支持和配合国际社会外交努力,以期早日解决阿以冲突。萨达特的策略明显体现在他通过外交途径向以色列施压的也不放弃通过战争迫使其退出被占领土的可能性。
以色列的立场僵化使得局势陷入僵局。在这种背景下,许多阿拉伯国家开始转向政治解决的方式。巴解组织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意识到军事手段的局限性,开始走向灵活。他们接受了武装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并重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右手拿,左手拿橄榄枝”的双重策略。
在这一系列的转变中,无论是约旦、埃及还是巴解组织,都在逐步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与对话,才能真正推动问题的解决。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外在压力的反应,更是对内在需求的深刻认识。在这种背景下,巴以冲突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问题解决变得更加具有可能性。
美国的中东政策、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策略转变、以及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对话,都在推动着中东地区的和平进程。虽然道路依然曲折,但各方的努力与转变,无疑为和平解决巴以冲突以及整个中东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