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和节日风俗(又是一年清明时,您知道
关于清明的起源,流传着一个关于介子推感人至深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一场荒郊之中的困厄让他濒临绝境。正当他饿得头晕眼花时,随行的大臣介子推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腿上的肉,煮熟后让重耳得以恢复精神。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登上君主之位,成为晋文公。他对于曾经共渡难关的臣子大加封赏,然而却遗忘了那位默默付出的介子推。介子推心感无奈,便带着母亲隐居在山西介休东南的绵山之中。
后来,有人为介子推的遭遇不平,向晋文公进言。晋文公这才回想起过去的点滴,心生愧疚。他派人寻找介子推,却发现他已经深入山中。晋文公曾派兵进山搜索,却依然无果。有人建议放火烧山,留下一方空间,认为大火起时介子推或许会自行走出。
晋文公下令烧山,然而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并未出现。火势熄灭后,再次进山寻找,却发现介子推与母亲在一棵柳树下被烧死。他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与奉献,晋文公将介子推去世的日子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发现枯柳竟然奇迹般复活,于是赐名“清明柳”,并以寒食后的第一天为清明。
清明节,这个充满生机的节日,是踏青的好时节。此时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万物复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清洁明净的景象。人们喜欢走出户外,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因此也有“踏青节”之称。
在这个时节,柳树抽枝发芽,人们会顺手折下柳枝,或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或带回家中插在屋前。这样,民间形成了折柳、插柳、戴柳的习俗。春日风光正好,许多地方也利用这个时节放风筝、做游戏等户外活动。
而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莫过于祭祖扫墓。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意。这一传统习俗已经成为清明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