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民乐名曲欣赏(大美国乐,中国人必听的
文/马青(童书妈妈撰稿人)
今天,我们为你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盛宴。20件中国传统乐器,奏响25首经典民乐,这是中国人的声音DNA,让我们将其植入每一个小朋友的心中。无论是玩耍、朗读、发呆还是洗澡,这些音乐都是完美的背景音乐。
童书妈妈想先与大家分享一些前置话语。古琴、古筝、琵琶、编钟、排箫、箜篌……这些充满魅力的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乐器。而《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等优雅的乐曲,则被称为中国音乐。
我们相信,您的孩子未来将成为地球公民,生活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期望他在童年时期,能够听到中国的音乐,因为“要推开必须先接触”。只有听过、了解中国的音乐,才能对其有所评价。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这些音乐成为你们DNA的一部分。无论你们将来生活在何处,一听到这些音乐,都能唤起你们对中国文化的深深领会,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对话密码。
编辑马青是个热爱音乐的90后。她在制作这份音乐清单时,向我们骄傲地宣布:中国音乐其实非常时尚、非常国际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享受这份美妙的音乐之旅吧!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民乐的魅力,是在一个平日里风格西化的播放器中偶然听到了《平沙落雁》。管平湖先生以古琴演奏的这首曲子,悠远苍劲,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留白”和“余韵”之美。最早知道管先生,还要追溯到他演奏的《流水》,那首曲子被载入旅行者号金唱片,是流传进宇宙空间里的中国音乐的唯一代表。
最近与朋友聊起听民乐的感受,有位朋友在微信里表达了对某些民乐的疑惑。她觉得某些古曲听起来让人感到不安,例如《十面埋伏》。她认为这些民乐的旋律单一,情绪表达不如流行音乐直接,而且节奏过于缓慢。对于我们这些懂得欣赏的人来说,民乐中的“留白”和“余韵”正是其魅力所在。
中国古曲常常被人们误解为要么高大上、要么俗不可耐。要么被殿堂化和神化,好像只有有了一定境界的人才敢听;要么就是被踩在土里,成为土里土气的陈腐之物。这种偏见导致很多人对民乐产生了误解。其实,中国民乐尤其是经典的古乐,蕴含了文人们对世间万物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情趣,需要静心品味。
有人会说,作曲的文人们早已离世,这些曲子已经过时了。可是音乐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无论哪种记忆或情感会过时呢?音乐本身并没有好与坏、陈腐与潮流的价值判断。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所创作的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主旋律多次出现成为公主图兰朵的象征。我们不必盲目崇拜西方审美认为西方音乐才是唯一的标准。对音乐的理解和判断不是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而是取决于自己是否能从中获得乐趣和触动。
我们特意将这些经典的民族乐器和曲目整理出来推荐给孩子们在游戏、做作业甚至发呆时都可以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很奇妙的是虽然小朋友们之前从未听过这些曲子但他们一听就能感受到这些曲子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渊源。这些曲子悠远、余韵悠长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与音乐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
本次推荐的民乐曲目以中国民族乐器为主通过其代表曲目展现中国音乐的魅力。这些曲目或许会被冠以“中国十大名曲”等称号但更重要的是它们被称之为“经典”或“精粹”。希望通过这次推荐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中国民乐感受到中国人的声音DNA。中国的乐器文化,承载着老祖宗的智慧与创造力,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先秦的文献记载中,近七十种乐器已初见端倪。从骨哨、骨笛到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古乐器,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聆听中国民乐,便是从情感上拥抱中华文化。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弹拨、打击、拉弦和吹管四大类。每一类别都蕴含着丰富的乐器,如古琴、古筝、琵琶、编钟等,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曲目方面,像流水、广陵散等古琴曲,是中国十大古曲之瑰宝。其中,《流水》更是随旅行者号遨游宇宙空间,成为唯一一首在宇宙中寻找知音的中国音乐。而《广陵散》则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具有战斗气氛的乐曲,经过管平湖先生的整理复原,绝响重回人间。
每一首曲目,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如《高山流水》的传说,描绘的是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情,以及古琴深沉苍劲的音色。每一音符,都似乎凝聚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流淌在每一个华夏子孙的血液之中。
除此之外,像二泉映月、赛马、百鸟朝凤等曲目,也是民族音乐的瑰宝。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激昂,都能在音乐中找到共鸣。
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古琴曲中唯一充满战斗气氛的乐曲。《广陵散》如同勇士的战歌,魏晋琴家嵇康以其精湛的演奏而闻名,甚至在刑前都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感慨万分。幸运的是,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细致的整理与演绎,使得这首绝妙的古琴曲得以重现人间。
再来说说《平沙落雁》,这首曲子就像是一幅秋江壮丽的画卷,沙流清浅,群雁在天际飞舞。古琴的音符中仿佛就包含了那苍劲肃穆的气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疏朗明白的感觉。听过《渔舟唱晚》,你便能深刻理解优美典雅的含义。这首曲子最早流行于秦地,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乐器古筝的代表作之一。从归岸的一叶扁舟到万船齐归的壮观景象,筝曲由宁静转向热烈,如同湖光山色在眼前展开。
《春江花月夜》则是一幅流动的春夜山水画。意境深远,乐音悠长,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江之上,感受那江水汩汩流动的韵味。《十面埋伏》描绘了项羽垓下大败于刘邦的历史场景,乐曲激烈震撼,仿佛能听见战鼓声、喊杀声、兵刃交接声以及战马嘶鸣声。而《阳春白雪》则表现的是万物复苏的初春美景,清新流畅的旋律和轻松明快的节奏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来谈谈《梅花三弄》,这首曲子借梅花的淡泊坚毅品格来咏人格。这里选取的是箜篌版本,柔美清澈。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自汉代起逐渐传入中原并盛行。《梅花三弄》以其清新优美的旋律和中国人对梅花的特殊尊敬和喜爱成为十大古曲之一。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在诉说着梅花在寒风中傲然独立的品格。
这些古曲无论是激昂战斗,还是优美典雅,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还是咏叹人格,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它们历经千年依旧魅力不减,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那深沉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韵味。远古箜篌的传承与现代演绎
古代箜篌,已失传久矣,现代箜篌经过改良,与竖琴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这件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乐器,在古代主要为宫廷雅乐的演奏所使用。它的特点在于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丰富。每一弦上的每一次振动,都似乎在述说着古老的传说。
三根弦的“万能”民族乐器——三弦
大多数剧种中,都有三弦的身影。三弦,因其张有三根弦而得名,自宋元时期便开始广泛流传于中原。无论是独奏、合奏,还是说唱、戏曲的伴奏,三弦都能轻松胜任。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大鼓、山西梆子等,都可见三弦的身影。初听《梅花调》,其音扎实,表现力之丰富,足以让人惊艳。
丝绸之路上的异域风情——阮
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艺术形式的交融之路。阮,这一乐器,便是在丝绸之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此曲《丝路驼铃》描绘了骆驼队在丝路上行商的场景,阮的音色中充满了异域风情,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烈日下的沙漠之中。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阮或阮咸。
编钟的金石之声——探寻先秦遗音
编钟,是中国古代的大型打击乐器,自西周时期兴起,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达到鼎盛。听楚商之曲,编钟声仿佛从天边飘来,这便是人们追寻的先秦遗音。曾侯乙编钟的出土,让人们得以再次领略这一乐器的魅力。
水在石上流——编磬的清新音色
编磬,这一两千多年前创造的乐器,其音色清新可爱。曾侯乙编磬的出土,展现了这一乐器的规模与魅力。磬的音色明亮、清脆,如同流水叮叮咚咚的声音,感染力十足。
承包好天气和好心情——扬琴的欢快旋律
扬琴是中国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其欢快热烈的旋律总能为人带来好心情。《弹词三六》作为扬琴十大名曲之首,情绪热烈欢快。扬琴在明朝末期从波斯传入中国,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改良,已经成为了许多乐曲中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其音色独特,慢奏时如清泉石上流,快奏时则如潺潺流水,美不胜收。
这些民族乐器,无论是箜篌、三弦、阮、编钟、编磬还是扬琴,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的音乐,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述说着古老的故事,传递着深沉的情感。每一曲,每一个音符,都是对祖先智慧的致敬和传承。在古老的传统与现代音乐的交融中,鼓声为我们带来生命最原始的野性和力量。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美妙的音乐世界,感受鼓的魅力。
《雷霆再现》——这首曲目带我们回到古代的大鼓,从中心到边缘的每一圈都蕴含着不同的音色。演奏起来,鼓声简单而丰富,音量从强到弱,犹如雷霆万钧,震撼人心。这首曲目出自现代的十鼓击乐团,虽然与传统的经典大鼓曲有所不同,但在演奏时仍不失大鼓的风范。鼓声如瀑布飞溅,旋律和节奏相得益彰,让我们感受到生命中最接近野性和力量的瞬间。
《拉木鼓祭》是佤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佤族人视木鼓为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是赖以生存的保护神。木鼓的热烈、隆重、欢乐和壮观的氛围,唤醒我们内心的敬畏之心,带来一种幸福感。这首曲目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歌曲,让人感受到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排鼓,几乎是最年轻的中国乐器之一。在中国传统乐器中,鼓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排鼓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新生事物,其发音激烈、跳荡,高音坚实有力,中、低音宽厚宏亮。听排鼓独奏,情绪着实热烈,让人感受到中国乐器的独特魅力。
《渔舟凯歌》是一首民乐合奏曲,展现了一幅渔民满载而归的喜庆场面。锣鼓齐鸣,热闹非凡。锣是一种金属打击乐器,简单的结构却能演奏出持久而强烈的声音。在这首曲目中,锣鼓齐鸣不仅表现了喜庆热闹的氛围,还能有效地营造紧张气氛。
听《二泉映月》,你会知道音乐里的感情原来可以这么丰富。二胡是胡琴的一种,在演化的过程中配合曲中而改良的产物。近代的民间音乐家们融合了西方的演奏方式,大胆发展了二胡,使其成为在中国乐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泉映月》由民间艺术家华彦钧(阿炳)创作,他饱尝生活的苦难,将所思所想融入曲中,听起来悲切沉重。这首曲目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流传。
这些曲目展示了鼓和其他中国乐器的独特魅力。它们融合了古老的传统和现代音乐的元素,展现了生命中最原始、最纯粹的野性和力量。无论是热烈、隆重、欢乐、壮观还是悲切沉重,这些音乐都能深深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丰富。小时候,爷爷常常DIY他的二胡,最常拉奏的曲子便是《二泉映月》。爷爷说,当你真正听懂了这首曲子,你会被其中的情感深深打动,了解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之丰富。
♪ 19 ♪
曲目《赛马》展现了二胡拟声之绝,能够模拟马的嘶鸣,仿佛万马齐奔,场面壮观。二胡的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能演绎出各种生动的音乐情境。在我心中,二胡是最神奇的乐器之一,它能模拟各种声音,最接近发声的本能。
♪ 20 ♪
《落阳》(马头琴曲)是演奏蒙古长调的最佳乐器——马头琴的代表作。马头琴历史悠久,与二胡一样,都是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的演变。除了马头琴的演奏,此曲还融入了呼麦和吟唱,仿佛让人看到草原落日的宁静苍凉,感受牧民归家的温馨场景。
♪ 21 ♪
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真真切切地能让人感受到“如泣如诉”的情感。埙的音色朴拙,有着大约七千年的历史。有一首埙曲名为《哀郢》,它表达了对楚国郢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的悲哀之情。成为埙曲后,那种悲愤之情更加直观而浓烈。
♪ 22 ♪
笛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乐器,历史悠久。在民族乐团中,笛子的地位举足轻重,被誉为“民乐之王”。它的表现力十分丰富,能演奏出不同的情绪,无论是舒缓安静还是急促跳跃的旋律都能驾驭。《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旋律优美,让人心情愉悦。仿佛随着笛声,游走在姑苏城里,欣赏十里美景。
乌苏里船歌,一首以笙为主奏乐器的乐曲,展现了一种平和至极的美。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尽管民风以彪悍著称,但也有像《乌苏里船歌》这样柔情的民乐存在,笙的音色与东北的船歌相互辉映,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画卷。
平沙落雁,一曲深沉而又悠远的古琴曲,当用萧来演奏时,更增添了几分秋日的悲凉和失落感。群雁在秋江之上鸣叫飞舞,沙流清浅,江景壮丽,苍劲肃穆之中又不失疏朗明白。萧版平沙落雁的留白余韵,更显秋意浓心悲切。
百鸟朝凤,这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曲,是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民间流传的乐曲。唢呐是演奏这首曲目的不二之选,其高亢嘹亮的音色能够完美地展现出百鸟齐鸣的宏大场面。心中有什么,唢呐就能演奏出什么,听者也能听到什么。
还有关于家庭教育的分享。童书出版妈妈三川玲强调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的真诚分享。孩子最宝贵的是时间,所以在选择教育资源时,必须真诚。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合作,请通过ts-mama@qq.进行联系。在这里,你不仅能听到美妙的音乐,还能获取关于家庭教育的有益建议。这种分享癖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病,不治也行。因为我们乐于分享,乐于帮助他人,同时也希望从他人那里学习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