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考古发现新古老人类
澳大利亚与中国考古学家联手开展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现:在中国西南地区,直至晚更新世全新世过渡时期,仍有多种古老型人群顽强地生存下来。这一重大发现在云南马鹿洞(距今约14500至13500年)和广西隆林洞穴(距今约11500年)的人类化石中得到了明确的证据。
这些化石的解剖学特征与现代人存在显著的区别,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西南地区人类演化的独特画卷。在“世界考古·上海论坛”上,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中国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进行的这项研究被誉为世界重大考古成果之一。
研究团队的成员们在论坛上分享了他们的学术观点。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专家们表示,马鹿洞和隆林洞穴中的罕见镶嵌特征在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可能代表着至少一种全新、从未被记录过的古老型人群。这些化石所揭示的复杂特征,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些幸存的人群是否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人类有过某种仪式性的交流?马鹿洞遗址的考古记录保存了旧石器晚期的典型特点,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分支系统学分析进一步表明,马鹿洞人在远在现代人出现之前的中更新世就已分化出来。这表明,东亚地区曾经居住着一种起源于100多万年前的独特进化分支的古老型人群。这一发现对于理解东亚地区更新世居民的多样性和演化,以及检验全球或区域性人类进化的假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戴·科乐教授推测,大约14000至11000年前,一个或多个古老型智人人种与现代人共存,并可能经历了杂交。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古人类研究部主任吉学平研究员则指出,中国西南部可能是包括更新世人类在内的物种的避难所,这一领域仍有许多谜团等待解开。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人类演化的新篇章,也引发了对于人类起源和多样性的更深入的思考。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我们期待解开更多关于人类历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