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前,刘备为何不带上赵云一起出征?
你真的了解汉末的历史与蜀汉政权的兴衰吗?那就跟随奇闻奇网小编一起,深入探究这一历史时期的奇闻异事。
在汉末,随着蜀汉政权的建立,其命运却开始走下坡路。刘备在章武元年(221年)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标志着蜀汉政权的兴盛。随后的夷陵之战却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这场战争并非如刘备所愿,他遭到了陆逊的智谋攻击,火烧连营,惨败而归。这场战争不仅使刘备承受了巨大的打击,更使蜀汉损失惨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夷陵之战的失败原因众多,其中关键的要素之一是诸多强大的名将并未参与这场战争。那么,为何刘备没有带上马超和赵云呢?
关于赵云,他关云长和张飞之死皆因东吴之过,使刘备坚定了进攻东吴的决心。赵云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蜀国的主要对手仍是魏国,应优先灭魏。遗憾的是,刘备并未采纳赵云的建议,坚持进攻东吴。赵云看刘备决心已定,便主动提出驻守江州。
至于诸葛亮为何未参加夷陵之战,原因与赵云相似。他并不赞同刘备伐吴的意愿,但又因自身身份敏感而未直接劝说刘备放弃伐吴计划。魏延不参加伐吴的原因很简单,他必须驻守汉中市。汉中市是蜀汉的重要据点,不可轻易放弃。刘备没有调回魏延。至于马超,他并未追随刘备伐吴的原因是因为刘备对他仍有所保留。马超在五虎将中入蜀的时间最短,且有叛主的嫌疑。尽管刘备让他担任蜀国的高官,主要是为了安抚西凉军,但另一方面,马超那时已病重,无法随刘备征战。
这场夷陵之战的失败让蜀汉元气大伤,失去了与曹魏、东吴角逐天下的资本。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刘备的决策虽有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他的决定仍对蜀汉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的成败得失,不仅关乎刘备个人的荣辱,更关乎蜀汉政权的兴衰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