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都能造出300毫米的重炮 到了民国时期为何造不出来

明星美女 2025-08-21 08:34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在晚清时期,伴随着第二次战争的硝烟,清逐渐意识到西洋武器的威力。于是,在恭亲王奕訢的推动下,清开始引进西式武器,以强化清军的战斗力。这一进程始于1861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逐步深入。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作为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企业,见证了清对军事现代化的初步尝试。李鸿章意识到完全依赖外国军火供应存在巨大的财务和安全风险。于是,在洋员马格里的建议下,他购买了设备,在上海开设了弹药工厂,为淮军自造军火。此后,其他地区和清也纷纷开设军械所,生产弹药,并尝试仿造西洋枪炮。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洋务运动中,从1861年到1912年清帝退位,清及其地方督抚共开办了42家军工厂。这些工厂不仅生产了数十万支、和,还生产了数千门各类火炮、数亿发和数十万吨。其中,包括仿造的阿姆斯特朗800磅子后膛要塞炮。这是一种口径虽大但技术相对落后的武器。从技术角度看,它不如后来的中口径速射炮先进。而且由于其重量和安装限制,这种大炮的生产在1893年后便停止了。

进入民国后,虽然经历了长期的军阀混战和政局动荡,但军工生产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军阀为了扩军备战的需要,不仅扩建和改进了清末的军工厂,还新建了一些工厂。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军工生产能力得到了提升。例如,北洋时期和南京国民时期,国内各兵工厂生产的武器数量和种类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东三省兵工厂仿制的日式240毫米炮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武器之一。无论是军阀混战还是后来的战争,更迫切的需求是机动性强的炮、山炮、野炮和迫击炮,而非固定要塞的重炮。虽然有能力生产超过300毫米口径的火炮,但并没有实际生产过此类武器。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军事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仍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为我们后续的军事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