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最后为什么会惨死?他死亡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介绍魏延:蜀汉猛将的悲欢离合
一提起某个话题,大家总会联想到一系列的人物和故事。今天,奇闻奇网小编要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一位历史人物——魏延。
在演义的世界里,魏延是关张赵马黄之后的耀眼存在,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虎将。尤其在蜀汉后期,他可谓是蜀汉的第一猛将。历史记载,入川之时,魏延因屡建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更是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他的职位甚至比某些重要将领还要高。在刘备去世后,魏延更是成为北伐的重要将领。
这位猛将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关于魏延被杀的原因,历史上存在诸多争议和猜测。有一个说法是魏延有“反骨”,但这仅仅是小说中的描述。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是二百零六块骨头,不存在所谓的“反骨”。所谓的“反叛”,其实是魏延在复杂情境下的过激反应,并无实际证据。
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诸葛亮在军中预感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召集长史、司马费袆、护军等人安排后事。他命令魏延断后,但魏延性格高傲且极端,与杨仪之间存在深重的矛盾。两人经常在朝廷上发生冲突,甚至魏延曾一度拔出刀威胁杨仪。在第六次北伐时,诸葛亮考虑到魏延可能不会听从杨仪(甚至是自己的)命令。北伐军是蜀汉的命脉,必须确保安全撤回,不能因为个别将领的冲突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诸葛亮决定,如果魏延不服从安排,大军就自行撤回。
那么,魏延的死是冤枉的吗?通过前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是有照顾和喜欢的。但魏延在关键时刻的不服从和冲动行为,导致了许多士兵倒戈相向。当事情发生后,许多士兵选择支持杨仪而非魏延。这或许可以说明,魏延的死不仅仅是因为一次冲突,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一代大将的逝去,让人不禁感慨万分。或许,魏延的死并不完全怪罪于他人,更多地是他自己的选择导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