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煲汤的做法 港式煲汤这样煮才好喝
随着秋季的脚步悄然而至,换季之际正是我们为身体进补、储备能量的好时机。说到进补,怎能不提港式煲汤这一美味又营养的方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领略港式煲汤的魅力。
港式煲汤简介
香港人钟爱通过喝汤来养生,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煲汤更是成为了他们为过冬做准备的重要一环。在香港,妈妈们的靓汤总是令人期待,煲汤代表了家的味道和温暖。
煲汤,也被誉为“老火汤”,其特点是加入丰富的食材和药材,慢火炖煮出食材的精华。汤底的甘香浓郁是最大特色,同时还会加入白菜以解油腻。动辄花费四至八小时熬制是家常便饭,而居家简易煲汤则可用焖锅炖煮以节省时间。
港式煲汤与台式炖汤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以时间蕴酿美味,但港式煲汤的独特之处在于大火煮滚后再转中火,让汤料在锅中翻滚,耗时3至4小时使食材的味道和营养融入汤汁中。而台式炖汤则更倾向于小火慢炖或中药细熬。
港式煲汤注重时令食材的选择。春夏常用蔬菜煲汤,温和不燥热;而秋冬则使用中药材滋补养生。一般煲汤以猪、鸡肉为主,较少使用鱼类。特别的是,西洋菜煲丽鱼是一道香港人手术后的常见煲汤。通常,蔬菜类煲汤不添加中药,而是会加入老姜提香、中和食材的寒热性质。
现在,香港流行三果煲汤,以木瓜、雪梨、苹果煲花胶,富含胶质,深受贵妇喜爱。
煲汤的料理技巧
火候是煲汤的关键。第一个小时需大火滚煮,之后转中火持续煲煮两小时。大火煮滚后,食物纤维变软绵,若转小火易使纤维碎末沉淀、产生焦味。煲汤时需水量充足,一般是食材的三倍,煲煮到最后约剩下一半。煲煮过程中水分易蒸发,如中途发现水量不足需适当加水。
当天气转凉时,享用一锅美味的港式煲汤,自然甘甜的味道让人暖心幸福。食材宜大块下锅,以减少煲煮过程中的纤维沉淀。冷水下锅是煲汤的正确方式。在烹煮过程中不调味,而是在汤煲好后加少许盐。
为了更高效地煲汤,可以先熬一大锅鸡高汤或老母鸡汤冷藏储存。这样,日后各种煲汤都可以以此为基础,既健康又省时。居家料理时,也可使用市售的鸡汤块来制作高汤。
关于锅具的选择
传统砂锅是煲汤的理想选择,其受热均匀、保温持久的特点使得汤味更加醇厚。现在市面上还有许多高科技的锅具可供选择,如可定时、调整温度的陶瓷电子炖锅等。而高压快锅虽然快速但可能会影响汤的风味,因此不太建议使用。
如何享用煲汤
与中国饮食文化不同,港式煲汤是在上菜前享用的。只喝汤不吃料,因为食材的精华已完全融入汤汁中。一般多在午、晚餐时享用。家常煲汤可当作日常食品补充营养,而含中药的煲汤则建议每月饮用两次,不宜过量。港式煲汤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北芪、高丽参、当归等,养生煲汤需根据个人体质适量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