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是因为忧患感而修建了万里长城吗?
秦始皇的忧虑与长城的诞生
秦始皇,这位一统天下的帝王,留给后世的伟大功绩中,长城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这座历经几千年风雨,无数次拯救了汉民族的神奇建筑,它的诞生背后,却隐藏着一些让人无奈的渊源。
秦始皇并非因一时的冲动而修建长城,他的决策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在他冷酷无情的统治之下,其实隐藏着对帝国长治久安的深深渴望。大秦帝国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遭遇了不少困难。为了获得民心,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开始巡幸天下,试图寻找让帝国稳定的方法。
巡幸之旅使秦始皇的思想意识受到冲击,他开始意识到秦国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与中原核心地带的差距。一种流行于齐地的方术吸引了他,让他对长生不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强烈的方术,可能有助于排解他身心的巨大压力。
卢生,一个燕地方士,成为秦始皇的宠臣,也是引发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关键人物。卢生通过编造谎言,引发了秦始皇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同时也为修建长城提供了理由。为了寻求不死药,秦始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财力物力,但结果并不如愿。现实的威胁越来越大,秦始皇内心的无奈与恐慌可想而知。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更加倚重神秘主义,急于找出威胁秦帝国的准确原因和有关自身安危的确切答案。卢生再次被派去寻求仙人指点,虽然这次他带回了一本记录惊天秘密的谶书《录图书》——“亡秦者胡也”。一直渴望对手的秦始皇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打击的目标,他内心的焦躁与不安迅速释放,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战略大震荡。
为了防范未然,秦始皇不惜血本,征用了七十万劳工,历时多年,修建了万里长城。虽然长城确实帮助他们抵御了胡人的入侵,但最终秦国还是灭亡了,而且是亡在他最爱的小儿子胡亥手里。原来,“亡秦者胡也”的预言并非指胡人,而是指他的小儿子。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也为这座伟大的长城增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与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