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最终结局:死于天花非出家?
在顺治帝风华正茂的二十岁时,一个特殊的命运交汇点出现在他的生命里。那是一年,他在京师宣武门内的海会寺,与憨璞聪和尚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悟谈。他们的对话,如同星辰与星辰的碰撞,激发出无尽的智慧火花。顺治帝的心灵与憨璞聪的禅心相印,仿佛找到了生命深处的一种解脱和安宁。此后,他愈加投入到佛法的修行中,不时地请教佛法于憨璞聪和尚,甚至赐予其“明觉禅师”的封号。
这位少年天子,内心充满了任性、脆弱、多情与善愁。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爱子夭折、爱妃死亡、乳母病故,这些巨大的打击让他的心灵备受折磨。他并未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是不断在佛法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可惜,极度忧伤和生活的压力最终让他骨瘦如柴的身体垮掉。
正当董鄂妃死后百天的忌日之时,这位被称为“痴情天子”的顺治帝,因患天花而病重。他的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在养心殿离世。关于他的离世,有诸多记载和证据。
第一,历史记载明确表明,顺治帝是在养心殿崩逝的。
第二,因为顺治帝患上天花,清廷甚至禁止民间炒豆,这成为了宫廷佐证。
第三,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的《遗诏》起草过程,为顺治帝的离世提供了直接的笔证。据记载,顺治帝病危时,王熙根据他的口授撰写《遗诏》,历经一天一夜,三次进览,三蒙钦定。当《遗诏》完成之际,顺治帝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第四,溪森和尚在景山为顺治帝火化遗体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偈语,进一步印证了顺治帝的死因和火化的事实。
第五,溪森和尚主持的火化仪式,详细记录了顺治帝遗体的火化过程。四月十七日那天,溪森和尚在景山寿皇殿为顺治帝秉炬火化。这一事件被记录在溪森的语录中,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回首顺治帝的一生,他虽然短暂却充满传奇色彩。他在佛法的修行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也经历了人生中最深重的打击。他的离世虽然令人惋惜,但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