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身为皇帝为何却对苏轼非常崇拜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赵曙,这位赵允的第十三个儿子,命运之轮将他推向了宋朝的皇位。宋仁宗的三个儿子早逝,使得皇位继承成为一大难题。公元1035年,赵曙被接入皇宫抚养,被赐予赵宗实的名字,并由曹皇后亲自照料。
赵曙的成长伴随着波折与考验。在1058年,丞相和龙图阁直学士等大臣提议立储,仁宗以后宫有孕为由推迟决定。不久,后宫迎来了一位小公主的降生。命运再次转向赵宗实,他于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后改名为赵曙。
面对这一任命,赵曙选择推辞,他自称病重,希望推迟承担皇子的重任。他多次提交奏疏,但仁宗并未同意。最终,在众多大臣的劝说下,赵曙勉强答应成为皇太子。他嘱咐身边的人:“谨慎地守护我的居所,待皇上有了后嗣,我便会回来。”
1063年,宋仁宗逝世,曹皇后宣布遗诏,赵曙继位,成为宋英宗。他的继位伴随着种种挑战,因生病而由曹皇后垂帘听政。宦官们对赵曙的负面言论导致两宫关系紧张,但在韩琦等人的调解下,关系得以缓和。宋英宗康复后亲政,并于1066年立其子赵琐为皇太子。一年后,赵曙因病离世。
历史上的宋英宗对北宋大才子苏轼极为仰慕,早在未继位前就已听闻其名。他酷爱读书,对文化巨匠的敬仰不足为奇。继位后,他欲按唐朝惯例召苏轼入翰林院,并欲授其知制诰一职。宰相韩琦认为应慎重对待苏轼的仕途,以免引发争议。韩琦建议朝廷好好栽培苏轼,以为天下文人学士树立榜样。因此宋英宗任命苏轼为史馆试用。尽管苏轼并未如预期的那样受到重用,但这与宋英宗在位仅五年有关。若宋英宗在位长久,苏轼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
在赵曙的时代里,宋朝政治舞台上展现了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人才任用的精彩对话。韩琦的明智建议与宋英宗对文化的热爱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苏轼的命运虽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未达巅峰,但他依然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星辰。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文化传承的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