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统治下为何最终失去安南?真相是什么?

娱乐新闻 2025-08-10 01:32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尽管大明在对阵时取得了一些胜利,甚至设立了“郡县交趾”,将其纳入大明版图,但的叛乱却屡禁不止。为何张辅等人率领80万大军能在半年左右迅速平定之乱,却在之后的岁月里屡次无法彻底平定呢?

在《明史》中,有人解释说是“交人故好乱”,意思是人不老实,喜欢作乱。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肤浅。实际上,从永乐朝开始实行“郡县交趾”政策以来,就陷入了被动。与此相比,洪武年间对待远夷问题的策略则显得更为精明。

朱元璋对待远夷问题非常谨慎,他明白发动对外战争需要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占人家的地还不够你供给他们吃用的,得了他们的百姓还不一定听你使唤。他甚至警告道:“朕决不伐之”,除非他们主动挑衅。在朱元璋看来,帝国的版图并不是越大越好,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民生问题。如果老百姓疲于奔命、没有好日子过,那才是国家动乱的根本。

显然,朱棣在对待远夷问题和民生问题上相比其父朱元璋要逊色一些。他在执政初期,面对的混乱局面,选择了忍耐。当黎氏弑主犯上、触及到他的隐痛时,他愤怒了。他大举出兵、设立“郡县交趾”是非理性的,带着个人情绪。

自明朝初期独立已逾400年,有着强烈的“离心力”。朱棣试图通过设立郡县将其整合到明帝国,这几乎不太可能。“郡县交趾”政策实施过程中,朱棣派出的宦官监军和大明本土的恶劣行径又引发了人民的抵抗情绪。张辅等人胡乱、掠夺男童女童等行为更是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朱棣派往的官员多为缺乏经验的书生,他们不熟悉社会和人心,更不熟悉大明律法。大明帝国上下骨子里都有一种“天朝上国”高人一等的意识,这种意识使得受到贬斥的远夷在绝境中奋起反抗。

屡平屡反的原因并非简单。除了本身的“离心力”和独立倾向外,还与朱棣在对待远夷问题和民生问题上的策略失误、官非其人以及大明帝国的“天朝上国”意识有关。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的反抗和叛乱不断发生。

上一篇:名画模仿秀(100幅世界名画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