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孔子会非常尊崇他呢
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描绘了一场封神的大战,其中角色众多,而有一位名为旦的角色,作为“四贤八俊”之一,虽未被封神,却在周朝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周武王的保镖,身份显赫,其是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
周公旦,被尊为“元圣”,也就是圣人鼻祖,其地位高于至圣先师孔子。孔子经常梦中拜见他,并曾感叹因久梦不到周公而觉得自己已老。那么,周公旦究竟有何贡献,能得到如此崇高的地位以及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推崇呢?
周公旦的最大贡献是为周朝制定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即“周礼”。这套礼仪制度涵盖了各个方面,从大到王位继承、诸侯分封、军队规模,小到婚丧嫁娶、祭祖拜师、遗产分配,甚至各阶层的衣食住行都有详尽规定。周公旦不仅制定了这些制度,还以身作则,用行动来维护。
在周武王去世时,他托孤于周公旦。当时流行“兄终弟及”制,周公旦完全有资格继承王位。但他却制定了“”,拥立姬诵为君,自己担任摄政王,治理国家。待周成王长大后,他又将权力全部归还,辅佐其成长。这样的榜样作用,使得周朝的社会各个阶层都在周礼的约束之下,使得西周成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礼仪之邦”。
周公旦制定的周礼不仅在当时被严格遵循,其影响更是深远。西周灭亡后,虽然周王室衰微,但周礼中的许多制度仍然深入人心,并被发扬光大。其中的“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等,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将王室、国家、政治、融为一体,确立了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基础。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周朝的繁荣,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
孔子继承了周公旦的思想,创立儒家学派,在历朝历代都被推崇。可以说,中华被誉为礼仪之邦的缘由,正是源于周公旦的深远影响和他所制定的周礼。周公旦的事迹和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时代,更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的走向。他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