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年初二的风俗 青岛回娘家要带酒
春节,我国古老而隆重的传统节日,宛如一条灿烂的烟火,穿越千年的时光,燃烧在人们的心间。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直至大年初七,这段时间都被包裹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这期间,民间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独特的禁忌,被俗称为“年禁”。
青岛的春节习俗别具一格。在这里,出嫁的女儿并不能在初二就回到娘家探亲。相反,她们必须等到初三才能踏上归途。从每年的腊月二十二开始,直到正月初三,这段期间,女儿们的心都牵挂着娘家,但传统习俗让她们只能耐心等待。过去的生活虽然贫穷,但讲究却特别多。闺女回娘家时,必须中午前回家,太阳落山前离开。她们所带的礼物也极其讲究,比如年三十晚上祭奠用的鸡必须带着,而娘家往往不会留下这份礼物,因为鸡的音同“饥”。如果老丈人健在,那么女儿必须带酒,不论是否会饮酒都必须准备。
与青岛不同,济南的大年初二则是另一番景象。这一天,姑爷将陪同自己的妻子回到娘家探亲。在济南,大年初二被称为“姑太太”回娘家省视父母的日子。姑爷在娘家被尊为“贵客”,娘家会为他们准备两三桌丰盛的宴席。每桌都是鸡鱼肉肘,八个碟子四个碗,尽显节日的丰盛与热闹。入席时,姑爷要坐在上首位子上,由内兄内弟等人陪同,岳父只过来敬酒而不陪席,尽显尊重与礼仪。
而在山东枣庄,春节前的几天则是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送礼的时间。以前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时候,女儿们大多带着糖果、果子(点心)、猪肉、酒等礼品回娘家。礼品的数量必须是吉利的双数。当女儿一家当天返回时,娘家会回赠礼品,如粉条、粉皮等,这些回赠礼品也寓意着亲情的连绵不断和团团圆圆。
春节的习俗,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无论是青岛、济南还是枣庄,虽然各地的习俗有所不同,但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份浓浓的年味,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