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带手下逛青楼,为何却大发脾气?
朱元璋,这位伟大的皇帝,在历史的资料中展现出一个严谨自律的形象,但脱下龙袍后,他也像普通人一样追求生活的乐趣。
在洪武十八年的春耕时节,朱元璋出宫视察百姓的耕种情况后,心情愉悦地游览了他精心打造的南京城。当他看到城中生机勃勃、繁华似锦的景象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街边的小吃美味,更是让他流连忘返。
茶楼间,他听到有关秦淮河畔兰韵坊的传闻,特别是那里的一位名叫兰心蕙的歌姬,才艺出众,传闻听她演奏一曲需付百两纹银。朱元璋虽非风流文雅之士,但也对这样的才女心生好奇。
吃饱喝足之后,他决定去兰韵坊见识一下这位名扬南京城的女子。朱元璋一行人径直走向兰韵坊,直接进入了兰心蕙的客房。琵琶声起,曲韵悠扬,朱元璋沉醉于这美妙的音乐之中。
正当朱元璋陶醉之际,兰韵坊中突然闯入一位纨绔子弟,指责兰心蕙与他人私通。这位公子显然对兰心蕙有着深厚的情感。当得知这位公子竟然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梓时,整个场面变得尴尬无比。
朱元璋心中不悦,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已在青楼暴露,于是他决定迅速离开。朱梓的行为让他失望透顶,不仅因为他在青楼的行为有损皇家颜面,还因为他被兰心蕙欺骗,花费巨额银两。
朱元璋下令杀掉青楼里所有的人以维护皇家的脸面。朱梓被封为潭王并前往长沙就藩后,他的死却成了一个谜团。据记载,朱梓的死与某些后宫丑闻有关。考虑到朱元璋疼爱子孙的性格,这种逼死儿子的说法似乎并不合理。
更有可能的是,《罪惟录·潭王梓传》中的记载较为真实。朱梓因好色的性格早已与后宫有私情。他经常回京与情人私会,最终被朱元璋发现。自知做错事的朱梓无颜面对朱元璋,选择了自焚而亡。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朱元璋作为皇帝的一面,也揭示了他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挣扎和困境。他的故事令人感叹,同时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的人性、情感和宫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