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称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鸟类开始走向陆地
探索恐鸟的进化之旅:从飞翔到陆地的壮丽转变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的最新报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鸵鸟、鸸鹋以及其他不会飞鸟类的祖先也是飞行的绝缘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马太·菲利普斯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却揭示了这一认知的误区。实际上,这些鸟类在恐龙灭绝后的6500万年前才开始了它们的陆地生活。
菲利普斯及其研究团队对一只已灭绝的巨型恐鸟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利用化石DNA揭示了其神秘的面貌。恐鸟是一种曾生活在新西兰的不会飞鸟类,其最近的亲属是如今仍存在于南美洲的鹬鸵。这些鸟类几乎不会飞翔,它们的进化历程为我们揭示了鸟类从飞行到陆地生活的壮丽转变。
研究认为,恐鸟的祖先可能来自冈瓦那超大陆的另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可能就是后来分离出去南美洲。它们飞到新西兰后,逐渐适应了陆地生活,最终演化为恐鸟。这一发现挑战了之前的理论,即不会飞的鸟类也进化自不会飞的祖先。
菲利普斯表示,“我们都知道一次巨大的撞击事件对恐龙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但对于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影响我们却知之甚少。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信号,表明这一事件也是现代鸟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不会飞鸟类的进化历程,也解答了这些鸟类是如何克服海洋障碍,出现在不同大陆的谜团。菲利普斯解释说,“过去人们常常有一些奇怪的观念,认为这些不会飞的鸟类从未飞行过。但事实上,这些鸟类的祖先都曾经具备飞行能力。这一事实可以解释它们为何能够到达不同的大陆块,那就是因为它们曾经会飞。”
恐鸟的模型高达8英尺,这一巨大的体型和它在进化旅程中的转变让人不禁好奇和惊叹。从飞翔的天空到陆地的世界,这是一个跨越大陆的冒险之旅,也是一场物种进化的壮丽演出。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转变的神秘面纱,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鸟类的进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