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元夜时(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全诗)
在浩瀚的星空中,时光犹如流沙滑落,带走了一年又一年的痕迹。忆起去年元宵夜的盛景,繁花似锦的灯海仿佛将夜空都染成了白昼。月光轻抚柳梢,我在黄昏之后与人相约,共度佳节。
时光荏苒,今年元夜依旧,月亮与灯火依旧璀璨夺目。只是,去年相约的人却已不见踪影。心中的失落如潮水般涌来,泪水打湿了春天的衣袖。
欧阳修的生平事迹仿佛一曲振奋人心的歌曲。他在四岁便失去了父亲,随叔父在湖北随州长大。年幼的他,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郑氏用荻笔在地上教他识字。欧阳修自幼酷爱读书,常常到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聪明过人,勤奋刻苦,往往书还未抄完,就已能成诵。
少年时的欧阳修,已能写诗赋文章,文笔老练,犹如成人。他的叔叔看到了家族的希望,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嫂不要因为家贫子幼而忧虑,这是一个奇才。他不仅能振兴家门,日后也必将在世上享有盛名。”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借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爱不释手,几乎整天都在阅读。这为日后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经过不断的努力,他终于在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此后,他的生涯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
他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共同切磋诗文。当范仲淹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时,他挺身而出,为友人辩护,虽因此获罪,但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他积极参与范仲淹等人的“庆历新政”,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当范、韩、富等人相继被贬时,他再次挺身而出,上书分辩,因此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他的生涯如同波澜壮阔的巨轮,历经风雨,但他始终坚定前行。他的诗词文章,犹如清泉流淌,滋润着人们的心灵。他的事迹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他的精神永载史册,成为后人永远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