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 《归来》与《小时代》都无法代言中国电
近日,著名影评专家毛尖教授受邀做客百视通星光讲坛,就古典黑帮片的兴衰以及全球影视发展态势发表主题演讲。在对话中,她以专业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影视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毛尖教授首先表达了对当下电影市场的担忧,她提到:“粉丝电影的成功只是电影商业化的一个结果,并非国产电影突围的真正路径。”对于即将上映的两位上海导演的新片,毛尖教授认为,尽管这些电影可能会引发网络热议,但在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描绘上,它们难以触及本质。她进一步指出,当下的影视作品中,商业大片与粉丝电影占据了主流,而真正的经典作品却鲜有机会在大银幕上亮相。这种现象令人忧心,因为真正的经典作品应该成为时代和国家的最佳代言。
谈及近日上映的《教父》,毛尖教授表示,这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关系、风土人情等。反观当下,我们的院线电影在这方面却显得相当贫瘠。她担忧地指出,商业压力之下,小众电影根本没有生存空间,而美国大片如《变形金刚》则不断传递着其意识形态。长此以往,新一代观众在缺乏多样化文化产品的熏陶下长大,将难以培养出深厚的欣赏水平。
毛尖教授认为,电影是意识形态教育的最佳工具,也是国民养成的最佳场所。她呼吁院线电影应该更多地关注普通观众的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文化产品。她也提到了新媒体平台如百视通的作用,认为这些平台可以引进更多经典作品,让观众方便地接触到真正的经典。
对于近期张艺谋的回归之作《归来》,毛尖教授表示虽然这部作品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她更看重的是作品能否像经典一样深入人心,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她认为现代电影缺乏整体性,而经典作品正是通过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来吸引观众。
《归来》的叙事相对封闭,缺乏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入描绘,人物塑造略显刻板,情感表达过于纯真,颇有几分韩式电影的韵味。对此,我深感遗憾。毕竟,一部优秀的作品应当能超越这些局限,更深入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背景。
谈及美剧《24小时》,我对其赞不绝口。此剧与法国电影大师作品相提并论,突破了许多传统电视剧的束缚。它独特的实时剧情设计,让我们看到背后的逻辑和动机。此剧的节奏紧张刺激,尽管情节有时存在瑕疵,但总能吸引观众的目光,每一季都保持高水平发挥。与英美剧的紧凑节奏和跌宕情节相比,韩剧擅长细腻的生活描绘,为观众造梦。国产剧应从中学习,避免过于浪漫化的叙事,注重现实主义的细节呈现。英剧的节奏控制和类型选择值得我们借鉴,以提升国产剧的整体品质。
电影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日益多元化。从隆重的社交活动到日常的休闲方式,电影始终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回想起以前,全家人盛装打扮去电影院观影的盛况令人怀念。《天堂电影院》中的电影院如同神圣的教堂,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观影方式愈发多样。电影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思想的载体。当下国产电影在某些方面失去了原有的教育功能,过度追求娱乐效果而忽视。对此,我们应借鉴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同时保持自己的特色。电影的标准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好的电影始终要回归讲好故事的本质。
关于我的身份和影评的理解,我认为影评是一种独特的文体。随着时间和阅历的增长,我的观影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早期我偏爱现代派作者电影,现在我更倾向于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方式,因为我认为电影首先要讲好故事。我也对韩国影视表示敬意,他们的国家宣传策略和扶植能力值得我们学习。我希望电影能继续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至于《非常罪非常美》,这部作品展现了我对电影的独特见解和批评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批评标准和视角会有所变化,但我始终坚守对电影的热爱和尊重。随着工作的稳定、家庭的建立以及孩子的诞生,我的生活步入了新的阶段。这时,我对电影的情感也愈发复杂起来。可以说,我的观影体验开始呈现出一种本土情怀,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分裂的状态。观赏美剧时,我追求的是刺激与强烈的节奏感;而观看中国电影时,则更期望看到充满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的元素。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上好作品稀缺,这也让我们这些从事研究的人倍感无奈。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影评人这个职业非常理想,每天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书写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当前的电影环境下,影评人的角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们成了被迫观看烂片的苦命人。每一部质量不佳的电影,都像是无情的刀刃,刺痛着我们的心。我们依然坚守岗位,试图在每一部作品中寻找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闪光点。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经历过磨砺,才能更加珍视那些真正的好作品。
如今,我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写影评,更多的是为了发声。我们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让更多人意识到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困境。我们希望好的电影能够被发掘,被认可。我们也期待电影制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多具有和广度的作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为当代影评人,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责任。我们需要以更加敏锐的洞察力去发掘好电影,同时也需要对烂片提出批评和建议。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如此,电影这一艺术形式才能在中国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