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性太阳风暴实为误传谣言
一向严谨著称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被一则网络传闻炒得火热:“NASA警告,今年将迎来毁灭性的太阳风暴,英国将面临大规模停电,重要通讯信号也将长期中断…”这样的传闻仿佛继“小行星撞地球”之后又一次引发了公众的恐慌。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的站长林清在新浪微博上迅速对此进行了澄清。原来,这则传闻源于本月初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报道,但文中并未提及NASA,也未涉及任何天文机构或观测依据。
既然是一场误会,那么我们有理由平息这场不必要的恐慌。记者联系到了林清,请他为我们深入解析“太阳风暴”究竟是何方神圣,以及它将会给地球带来哪些影响。
要了解太阳的“脾气”。林清告诉记者,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都会有物质喷发出来。这些喷发现象,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都是常见的太阳活动。目前,人类已经能够预测太阳活动的强弱,并推算出太阳活动的高峰期。高峰期时,太阳表面活动剧烈,向太空喷射出大量带点粒子和射线,形成我们所说的“太阳风暴”。
根据对太阳活动的长期观察,科学家们总结出一个规律: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这个周期的主要标志是太阳黑子和耀斑的多寡。上一次太阳活动高峰出现在2000年,而今年我们正处于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高峰。林清分析,根据这个周期推算,今年的五六月左右将迎来一次太阳活动的高峰。据新华社消息,此次高峰的太阳黑子活动将是自1906年以来最弱的一次。事实上,当太阳风暴发生时,人类往往难以感知。“毁灭性太阳风暴”的传闻纯属误传。
那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太阳风暴带来的影响呢?这得益于地球的“保护伞”——范艾伦辐射带。这个天然屏障能够阻挡掉绝大部分由太阳活动喷射出的物质。除此之外,随着观测设备的日益先进和资料的日益丰富,人类已经越来越能够准确地预测太阳的活跃程度。而且,太阳喷射的物质到达地球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即使是最强烈的太阳风暴,人类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监测和预警。
剧烈的太阳活动还是有可能对地球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干扰电磁信号、损害电子元件等,这可能会对无线通讯、卫星、电力供应等造成短暂的影响。但与此太阳风暴也会带来一件明显的好事——壮观的极光。林清说,由于地球偶极磁场的关系,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在飞过地球时会被南、北磁极吸收,从而形成令人着迷的极光。
这场关于太阳活动的传闻始于英国《每日邮报》的一篇文章,被国内媒体误引并归咎于NASA。其实,NASA只是在报道一次正常的太阳观测结果。事实上,即便是如此规模的黑子出现,也只是极正常的现象。谣言在科学面前总会不攻自破,我们的地球将继续安全地存在下去。就像精彩纷呈的世界一样,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值得我们继续探索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