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这十项“奇迹”震撼全世界
在1899年,一项重要的发现让人们对远古的殷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被称为“龙骨”的古董价值逐渐显现,商贾们却保守秘密,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直到罗振玉在1908年揭开真相,才确定了小屯正是沉寂了三千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从前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们,从1928年至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春,进行了十五次大规模的发掘,奠定了中国现古学的基石。
殷墟,这个三千年前的帝都,如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随着发掘工作的持续进行,占地三十余平方公里的殷墟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除了著名的甲骨文,这里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墓葬、祭祀坑和车马坑等。殷墟的中心区域——小屯东北地,更是保存了宫殿和宗庙的遗址。这些珍贵的遗址和文物不仅揭示了三千多年前社会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其中,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著名文物之一,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我们追溯人类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北京人”——我们的五十万年前的祖先。在1929年12月2日,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为人类历史写下了重要的一笔。北京西南有一座石灰岩小山,采石工在洞穴和裂隙的砂土中偶然发现化石。这些化石被老百姓称为“龙骨”,并被卖给中药铺。直到一位瑞典人安特生在1918年来到中国,并在几年后证实了一颗原始人的牙齿化石的真实性,这个沉睡五十万年的“北京人”化石才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震撼。北京人头盖骨的下落之谜
回溯历史,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研究所与北京协和医学院携手,在周口店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发掘行动,背后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经济支持。那是一段令人振奋的日子,每一片挖掘出的土壤都承载着人类历史的秘密。
时光流转到1929年12月2日的傍晚,随着太阳逐渐落下,寒意笼罩大地。在微弱的烛光下,一声惊呼划破寂静:“人头!这是一个人头!”主持发掘的专家裴文中闻声而动,亲手捧起了这个震撼世界的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头骨,它代表了五十万年前的祖先——“北京人”。周口店的挖掘工作持续了几十年,期间共发现了六个完整或较为完整的头盖骨以及包含四十多个个体的骨骼化石。更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用火遗迹被发现,为追溯四、五十万年前的原始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正当世界对这些珍贵的化石充满期待时,一场悲剧上演了。在1941年的太平洋战争中,所有二、三十年代发现的化石全部消失,至今下落不明。这些化石的失踪与之前的发现一样,再次震惊了全世界。这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界的损失,更是全人类对历史探求的一大遗憾。这些头盖骨和化石的去向究竟如何?至今仍是一个待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