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春晚想借央视春晚出名
面对“三无”产品,人们的态度是深恶痛绝,渴望将其彻底清除,因为这些产品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当涉及到“山寨”系列,如山寨手机、明星、音乐、话剧、电影等,人们的态度似乎有了微妙的转变。对于“山寨春晚”,人们的热情不断高涨,仿佛进入了一种“山寨热潮”,大有挑战主流之势。
有一位名叫老孟的网民发起了这场山寨春晚的挑战,他不仅在车上贴出标语,还开设了网站,向网友报道晚会的进展。这场山寨春晚的呼声气势如虹,甚至让一些原本持反对态度的人也开始犹豫,仿佛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发生变化。
我们也不能忽视山寨春晚背后的恶搞和盗版问题,以及它对于传统和权威的挑衅。虽然它带有大众娱乐和平民情感的元素,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有群众基础,并认为它有资格与央视春晚分庭抗礼。
这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启蒙老师出了两个字“马嘶”,让学生对其作对。一徒对曰“鹏奋”,老师称赞并让他离开。另一徒却对曰“牛屎”,老师试图纠正他,他却回应说:“我对的是‘牛屎’,老师改的是‘狗屁’。”这里面的含义耐人寻味。对于山寨春晚,我们到底是应该接受它还是认为它只是一种低俗的娱乐方式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自从《无X》成就了胡戈之后,恶搞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仅仅是娱乐界的小打小闹,并没有真正形成大的气候。现在的山寨之风看似更具商业化和集团化,但其实也只是嘴硬而心虚的表现。如果不加以规范,可能会陷入一种华而不实的境地。这也印证了那句古话:“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那些以平民娱乐化、亲民大众化为幌子的不正经玩意,虽然暂时让人觉得很新奇很有趣,但本质上都是哗众取宠的手段而已。无论是恶搞还是山寨都是走的这条路线和风格,但是一旦开膛破肚后就会发现它们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例如山寨春晚的本质是以挤兑权威为口号、以颠覆传统为光荣的东西与芙蓉姐姐一样让人担忧但是无论再怎么折腾都无法掩盖其本质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