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28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破天荒的上
身为皇帝的他,继承了爷爷嘉靖的某些习惯,心情不佳时便选择避开朝堂的喧嚣,一“罢工”便是长达二十八年。在位四十八年,他的在位时长甚至超过了爷爷嘉靖。他的放手并未让朝廷陷入混乱。首辅们如高拱、张居正等人,以及众多辅臣,他们力保朝廷的正常运转,仿佛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帝的不露面。
朝臣们对皇权的制约尤为显著,特别是阁老、言官们。而万历皇帝并未像其他皇帝那样借助内官来对抗朝臣,他的反抗方式显得尤为独特——不上朝。尽管这让大臣们焦急等待,热切期盼皇帝的回归,但万历皇帝似乎对此乐在其中,享受着既不用处理工作,又能在后宫尽情娱乐的日子。
一次突发事件打破了这种平静。一位名叫张差的蓟州人闯入了太子的居所慈庆宫,手持枣木棍大打出手。这件轰动皇宫的事件被称为“梃击案”,迅速成为了焦点。
原来,万历皇帝的皇长子朱常洛理应按律立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却偏爱郑贵妃,曾私下承诺立其亲生儿子为太子。朝臣们的坚持和死谏最终使朱常洛被立为太子。郑贵妃并未死心,万历皇帝似乎也并不喜欢这个太子,父子关系多年疏离,太子的位置岌岌可危。
在审讯张差的过程中,矛头意外指向了郑贵妃。朝臣们抓住了她想谋害太子的证据,欲置郑贵妃于死地,以确保太子的地位。面对朝臣们的紧逼,万历皇帝不得不亲自出面。在闭关二十五后,他亲自率皇子、皇孙面见群臣,表明了支持朱常洛为太子的立场,并借朱常洛之口处死了张差,赦免了郑贵妃。
“梃击案”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朝臣们借此机会逼迫皇帝对太子储君之位表态,而皇帝与朝臣之间的博弈均衡已经形成。大家都试图通过小事和偶发事件来试探对方的底线。
尽管“梃击案”看似是皇帝一锤定音,但实际上,是朝臣们和太子朱常洛赢得了这场博弈。在这场较量中,朝臣们的坚持和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成功地确保了太子的地位,维护了朝廷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