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祖训中规定15个不征之国 这15个国家分别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不征之国的文章,吸引了众多小伙伴们的目光。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长河,探寻那些与大明帝国息息相关的故事。
元王朝的覆灭,意味着汉政权的再度崛起,大明帝国在神州大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特意列出了15个“不征之国”。这些国家分布在四面八方,各自拥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15个永不征伐之国分别是东北方的日本和朝鲜,东南方的琉球群岛的大琉球和小琉球,南方的真腊、暹罗、爪哇、苏门答腊以及三弗等地,还有渤泥、西洋顼理和彭亨等。其中,日本和朝鲜自然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伙伴。大琉球国即是现代的琉球群岛,而小琉球国则是台湾岛。真腊国便是柬埔寨,暹罗国则是泰国。国和占城国分别代表了越南北部和南部地区。西洋顼理是印度南部地区,爪哇国是爪哇岛所在区域,彭亨国则位于马来西亚的彭亨州。百花国位于苏门答腊岛的西北部。
为何大明不征伐这些国家呢?主要是因为这15个国家都对大明朝有所贡奉。元朝征伐日本失败,损失了数十万兵力。一些地方的气候和环境对于北方人来说过于恶劣,无法适应那里的湿热和蚊虫叮咬。朱元璋认为,这些远方的诸夷国家距离中国遥远,难以进行实际控制。在大明时期,宝船队七次巡航印度洋,向大明朝贡的国家和部族数量一度达到了64个,这也证明了不征伐这些国家同样能够维护大明的威望和地位。
后世的一些大明皇帝并不完全遵循这一祖训,他们选择去征讨这些国家。劳民伤财后得到的收获却少得可怜。自汉武以来,“四夷宾服”被视为衡量一个王朝强盛与否的标志。很明显,大明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无需通过征伐来彰显国威。
这篇文章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那段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明朝的外交政策。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更好地面对现在和未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