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赋税是历史之最嘛(“三丁抽一、四六征税”
在东汉末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崩溃,军阀混战,天下大乱。赤壁之战后,曹操败于孙刘联军,三国鼎立的格局初现。随着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洛阳成为魏国的都城,标志着汉朝的正式结束。此后,刘备和孙权相继称帝,蜀、吴两国建立,与魏国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今天,我们来聊聊蜀汉刘备的“三丁抽一、四六征税”政策在当时是否体现了仁义。
在刘备的蜀汉政权下,“三丁抽一”意味着每三个男子中就要有一人被征召入伍,而“四六征税”则意味着农民的四成收成要上交国家。在刘备实行这一政策后,百姓的税负率达到了惊人的四成。回顾历史,各朝代的赋税大多远低于这一数字。如秦朝为十抽一,汉朝为三十抽一,唐朝为十成中的一成半左右,宋朝九成左右等。显然,三国时期是赋税极高的时期之一。刘备的这一政策无疑给蜀汉百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那么为何刘备会实行这样的政策呢?刘备创业之初常常以仁义自居。在大败曹操占据荆州和西川之后,刘备已经不再是那个落败的皇叔了。他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和众多英勇的将领。在取得这些成就后,刘备面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他需要维持庞大的军队和政权运转,同时还要应对内外敌人。在这种背景下,“三丁抽一、四六征税”的政策应运而生。刘备虽然一直以仁义为本,但在面对天下大势时,他选择了帝王应有的决断和策略。这一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蜀汉的实力,但也让百姓苦不堪言。尤其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的民不聊生更加严重,“三丁抽一、四六征税”的实施更是让百姓怨声载道。相比之下,同一时期的魏国和吴国百姓的生活状况显然要比蜀汉百姓幸福得多。刘备的失败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民心向背的体现。一个让百姓承受如此重负的政权是难以得到民心支持的。刘备的败亡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总体来看刘备一生功过参半是个英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不能说是个完美的英雄?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