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的功绩很多,为何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余,又称繇余,乃罕氏之第三十七世孙。他的祖先源自轩辕黄帝的五世孙夏禹的三子罕,因避乱世而流亡至西戎之地。后来,他被任命为使者出使秦国。因他展现出贤明大度的特质,深深打动了秦穆公的心,遂决定留在秦国。秦穆公元年,他被任命为宰相,为秦国的兴盛出谋划策。
春秋时期的公元前659年,余助秦穆公攻伐西戎,一举攻下锦诸戎、绲戎、翟戎等十二个戎国,使秦国在西戎之地称霸。他的事迹在史记中有记载,他对秦国的贡献不仅在于军事上的胜利,更在于他对秦国意识形态发展的深远影响。秦文化中的“拿来主义”,在余的引导下,开始融入更多的功利主义色彩。他的到来让秦国看到了不同于中原华夏的治理方式,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并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强大。秦穆公深知余是个人才,如果让他留在戎地,将成为秦国的隐患。于是设计让他归顺秦国。
在秦穆公三十七年,余的策略得到采纳,秦国转变进攻方向全力攻伐西戎,灭掉十二个西戎小国,史称“穆公益国十二”,这一战绩使得秦国开地千里,霸业得以稳固。西周亡于西戎的历史背景使得秦穆公的对戎战争虽未取得中原霸主地位,但仍获得了周天子的认可,承认了其在西方的霸主地位。自余开始为秦国的崛起立下汗马功劳后,“秦伯”之称在史书中频繁出现。最重要的是,穆公的向西扩张给了尚在发展阶段中的秦国一个广阔的战略纵深和发展空间,为其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余的生涯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公元前623年1月2日,这位伟大的谋士因病离世,秦穆公悲痛万分,为其建造了四座陵墓以示哀悼之情。这些陵墓分别位于陕西雍州、武功郡丁山、西安等地以及江南淮安府武功山等地。他的事迹和贡献不仅仅是在秦国历史上的辉煌一笔,更是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智慧和勇气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余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