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林乾隆的老师,死后百姓穿孝为他送行
徐士林——一代忠孝楷模
或许你未曾听说过徐士林这个名字,但他在山东文登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便羡慕隔壁私塾的读书声,于是恳求母亲让自己入学。后来,徐士林不负众望,27岁中举,29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
在康熙、雍正两朝,徐士林历任内阁中书、礼部员外郎、安庆知府、江苏按察使等重要职位。更为传奇的是,他曾为皇子、皇孙们授课,其中就包括未来的乾隆皇帝。
乾隆即位后,徐士林升任江苏巡抚。他以民为本,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他亲自为衙门大堂撰写楹联,每次有犯人招供,他都慎重记录,以防有人欺上瞒下。他对下属常说,法律条文运用得当与否,关乎人命,如同医术用药,用错则致命。
徐士林每年都有机会进京面圣,但与其他地方官不同,他从不献上奇珍异宝来讨好皇帝。即使逢年过节,他也只是献上几本略微装裱的旧书作为礼物,这让乾隆有些不解。徐士林的贺表却让乾隆大为感动。他在贺表中写道:“蒙皇上天恩,对我破格擢升,……恭逢元旦,理当进贡方物。可是皇上知道,臣一身之外,寸丝粒粟,都是皇上所赐,黎民供给,我自己尚物贡奉皇上呢?”
乾隆看到这段话后大为赞赏,称赞徐士林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他不仅赞美徐士林的人格魅力,还高度评价了他的公仆精神和对百姓的关爱。徐士林把百姓放在第一位,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处理公事上,他不讲究吃穿,只希望能为百姓多做些实事。
乾隆六年六月,徐士林病重,他心中愧疚于未能好好侍奉老母。在回乡探望的路上,他病逝了,享年58岁。乾隆闻讯十分悲痛,下谕痛悼并赐金井玉葬。
百姓们听说这一消息后,都自发穿上孝服,为他们心中的“青天”送行。之后乾隆下诏,破例将徐士林祀于京师贤良祠。这位出身农家、一生为百姓服务的忠诚官员,被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