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个家族企业
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有一位出身贫寒的传奇人物,他经历了从和尚到乞丐的坎坷历程,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的“唯一董事兼CEO”。他就是朱元璋,创建了庞大的家族企业——大明帝国。
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享受他的奋斗成果,朱元璋费尽心思。他急切地将所有儿子封为亲王,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享有特权。皇族的待遇之优厚,甚至让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地拜谒。
朱元璋为明朝官员们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低的工资标准,却给自己的儿女们制定了丰厚的俸禄。亲王年俸万石,是最高官员的近七倍。每一个皇族后代,从十岁起就开始领取俸禄,结婚时国家还会发放房屋、冠服和婚礼费用。这种无微不至的“爱护”,让明人不禁感慨。
事与愿违。自永乐以后,各地亲王叛乱不断,让当权的朱家后人不得不调整福利政策。为了防止王爷们联合地方势力作乱,后代皇帝规定亲王们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不得出城,甚至终生不得相互见面。
在这种制度下,各地王爷们几乎被剥夺了所有自由,成了高级囚徒。由于不能从事任何社会职业,他们增加收入的唯一渠道就是多生孩子。于是,他们广收妾媵,以求多子多福。在紧锣密鼓的床笫战争中,生育纪录一次次被刷新。
老朱家刚分封时只有58人,但一百年后人数激增到两万人。嘉靖四十四年,宗室人口达到28840人,禄米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导致国家财政陷入危机。明末时,明朝宗室成为民怨的焦点和叛军劫掠的对象。
朱元璋留给子孙的“蜜糖”,最终变成了一瓶慢性。这不仅毁了他的子孙后代,还拖垮了整个明朝。这一历史的讽刺告诉我们,留书、留德、留下教化给子孙,都比留钱给他们要好。这个浅显的道理在现实中却常常被忽视。
朱元璋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过度的溺爱并不是真正的关爱,过度的福利政策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