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死后,杨仪的做法为何让王平很不舒服呢?
谈起蜀国的名将魏延,可谓功勋卓著,为蜀汉的兴盛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守卫汉中长达十余年,无数次在战场上打败曹魏的将领,为蜀汉的军事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魏延的功绩显赫,他的结局却令人叹息。
魏延的命运,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逝世紧密相连。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辞世,他在临终前特别嘱咐要除掉魏延。诸葛亮认为魏延在死后可能会谋反。当魏延得知诸葛亮的去世和军令时,他虽有疑虑,但无奈只能遵命断后。
魏延的性格使他并没有把杨仪的命令当回事。如果他当时能放下高傲的心态,或许就能避免日后的悲剧。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坚持认为自己是蜀中的大将,应该继续与曹魏交战。他并不愿意退军,然而此时杨仪已经上书称魏延要谋反。魏延无奈只得反抗,但他最终在南谷口被王平的军队打散。
魏延最后带着军队来到汉中,他自以为功高盖世,武艺高强,没人敢对他怎么样。他在汉中城外大声叫阵,让守城士兵开门。偏将军马岱趁机杀出,趁魏延放松警惕时,将他斩首。
魏延的首级被送到杨仪的营中。杨仪与魏延的争斗已久,看到魏延的首级,杨仪痛快地大喊:“庸奴!你终于不能再作恶了!”并且用脚践踏魏延的首级。这一举动让王平感到心寒,他无法理解杨仪的行为。王平认为魏延是蜀国的有功之将,即使他已经死去,也应该尊重他的遗体。杨仪的行为实在不妥。
姜维同样感到疑惑和困惑。他是一位爱才之人,对魏延是否真的谋反还不清楚。但从魏延的功绩来看,即使他死了也应该享有厚葬的权利。杨仪的行为既不得君心也不得民心。姜维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
后来杨仪因为多次上书诽谤而怨言极多,最终被流放到汉嘉郡,后来下狱自杀身亡。这一事件令人深思,提醒人们在权力的争斗中容易失去理智和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尊重历史、尊重英雄、尊重他们的贡献和牺牲。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权力的腐蚀和争斗的危害,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