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超级稻扎根非洲

剧情介绍 2025-08-17 03:12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饥荒一直是这片广袤热带大陆的难题。今年俄乌冲突的发生,更是加剧了非洲的粮食危机。尽管这里的大部分人口仍依赖农业为生,但农业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堪忧。

在农业大国尼日利亚,石油工业的崛起导致农业逐渐萎缩。尽管农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高达40%,但从事农业的人口却占国内劳动力总人口的约70%。尽管如此,尼日利亚依然是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需要大量进口大米、小麦、蔗糖和鱼产品等食品,每年耗费巨额财政预算。

中地海外集团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水稻专家王学民,在尼日利亚工作了十九年。他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道,早在2006年,公司就应尼日利亚西北部凯比州的邀请,在尼日利亚投资开发农业,并成立了绿色农业西非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在当地兴办了机械化示范WARA农场。

同样关注非洲农业发展的还有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副总经理丁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坦言,非洲国家的农业发展整体上较为落后。以中国绿色超级稻为例,虽然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取得了较为成功的育种和推广,但在非洲的表现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非洲当地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种子商业化程度的不足。

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水稻分子设计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承担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他们负责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旨在推动中国水稻科研技术在非洲的落地。项目负责人徐建龙研究员表示,他们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推广工作的薄弱。中国有提升农业生产力、使近8亿人脱离贫困的重要经验,而这正是非洲可以学习的。

盖茨基金会全球农业发展团队代理主任伊诺克·奇卡瓦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8个国家仍处于非常早期的“温饱农业”阶段。农业环境的脆弱性使得口粮生产难以保证稳定。一旦生产不足,进口便成为必要的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千里之外的俄乌冲突会对非洲人们产生如此严重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国主导的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扶贫项目“为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培育绿色超级稻”已经历11年的研究和实施。该项目由中国与盖茨基金会联合资助,旨在通过农业创新为这些地区提供“魔力种子”,以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比尔·盖茨在盖茨基金会发布的报告中强调,提供农业创新比仅仅捐赠更具力量。在国际冲突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下,培育适应各种环境的作物种子等创新手段是更为长远的解决方案。

非洲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仍然有许多人和组织正在努力推动其发展。通过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非洲的农业有望实现更大的发展,从而帮助解决粮食问题,使更多人摆脱贫困。绿色超级稻:跨越亚非大陆的共享繁荣之旅

自中科院院士张启发教授提出绿色超级稻的构想以来,这一项目已走过了十余载春秋。其目标不仅仅是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更是希望通过分享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种质和生产技术,助力亚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干旱、洪涝和病虫害等挑战,使这些品种更好地适应各地的种植条件。

绿色超级稻的构想,源自对过去半个世纪中国水稻育种的深刻洞察。从上世纪60年代的矮化育种到70年代的杂交水稻,中国的水稻育种实现了两次重大突破,为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革命”贡献了重要力量。随着时光的推移,新的挑战逐渐浮现。

我国水稻产量虽有所突破,但面临资源环境的严峻挑战。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退化、江河湖海富营养化等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全球人均水资源匮乏,使得当前推广的水稻品种面临抗旱和节水的双重压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在此背景下,“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项目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该项目由张启发团队组织,全国27家单位参与,旨在育成具备抗主要病虫害、营养高效或耐旱、优质高产等特点的绿色超级稻品种。

这些绿色超级稻品种已在多个生态区进行大面积展示,包括6个生态区、15个百亩示范片、16个千亩示范方和9个万亩辐射区。不仅如此,项目还建立了水稻分子设计育种信息平台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平台,为绿色超级稻的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经济社会效益角度看,绿色超级稻的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300亿元。更重要的是,这一理念及其实施成果推动了国家农作物绿色品种指标体系的建立,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绿色超级稻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显著成效,还走出了国门。在面向非洲和亚洲资源贫瘠地区的推广项目中,截至2019年,已有18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受益,160万农户实现增收。这一项目在其他亚非国家审定了绿色超级稻(GSR)新品种78个,社会经济效益超过14亿美元。

新的挑战也随之出现。今年1月26日,“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绿色超级稻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这一新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解决推广问题。因为尽管绿色超级稻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表现理想,但在非洲的表现效果并不佳。业界普遍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更好地推广这些品种,使其真正落地到农民的土地中。

无论是育种还是推广,绿色超级稻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通过分享中国的优质水稻品种、技术和经验,我们期待与亚非国家共同繁荣,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推动非洲绿色超级稻种植:育繁推一体化助力小农户增产增效

徐建龙提及,非洲国家在绿色超级稻育种方面面临两大难题。国内科研基础设施薄弱,育种力量不足,资金投入有限,整体科研水平较低,缺乏顶层设计。在品种推广上,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难以将分散的小农户组织起来。这导致稻米加工和价值链难以形成规模,制约了农户生产的稻谷销路。

中国水稻“育繁推一体化”的成功经验为非洲提供了借鉴。中国拥有众多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供农户选择,种业公司负责高质量种子的规模化生产、市场营销及高产技术配套。中国稻米加工和价值链的完善,以及保护价收购和种植激励措施都是中国的优势。

针对非洲的具体情况,徐建龙认为有几个关键环节需重视。要让非洲农民接受并种植新品种,通过高产示范让他们了解品种特性及高产技术。要确保种子可负担,可在当地繁育种子以降低成本。必须打通价值链,确保丰收后稻谷能卖出去,转化为实际效益。

奇卡瓦强调,非洲国家应聚焦提升生产效率,这需要时间和科研推动,促进作物和牲畜品种的创新。他提到,扶持小农经济对非洲而言是一项“事业”,而非“爱好”。非洲一半以上人口依赖农业维持生计,农业是其主要经济驱动力。

除了提高生产效率,非洲还需实现农业多元化,种植多种作物以保证营养。奇卡瓦提到,中国小米和高粱的产量很高,非洲可以借鉴其经验。开发市场、确保良好的市场机制使农民从生产盈余中受益也至关重要。这需要发展道路和铁路基础设施,这是非洲目前急需的。

非洲还需提升农业灌溉设施。仅有不到5%的农业土地有灌溉设施,使得农业生产易受天气变化和干旱影响。在非洲之角等地区,连续四年的干旱已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许多人面临饥荒风险。

在此背景下,“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旨在利用中国在水稻研究和种植方面的经验,帮助非洲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提升其商业化水稻生产效率,保障长期粮食安全和自给自足。项目目标国家包括尼日利亚和马里,并有一批国内顶尖单位参与。

徐建龙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参与单位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将共同推动非洲水稻种业的发展。他强调,在推广过程中会考虑到非洲的实际情况,如先从常规稻入手,逐步推广杂交稻。会选择在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地建立示范基地,以便更好地服务当地农户,帮助他们实现增产增效。

通过育繁推一体化模式,中国经验有望在非洲小农户中推动绿色超级稻的种植,助力非洲农业的发展,为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中地海外自2006年开始在尼日利亚投资开发农业,逐步获得种子经营许可。从2010年起,公司围绕当地种植结构进行多元化种子开发和生产,至今已向尼日利亚三十多个州的农民供应了超过2万吨的商品种和原种。特别是在2017年,公司自主研发培育的常规水稻品种“GAWAL R1”被尼日利亚正式审定并推荐为西非共同体国家的水稻品种。

王学民,作为长期观察尼日利亚育种情况的专家,指出该国在育种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育种周期长、投资大以及自然条件受限、审定难度大等问题。尽管如此,中地海外仍积极应对,参与了“帮助西非国家建立水稻种业体系”项目,主要承担优良种子与当地主推品种的对比示范、农技培训和选育优异品种参加尼日利亚国家区试等工作。

在尼日利亚,中地海外建立了4个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都有一定面积的示范种植。其中,杂交水稻MAYUN 1和公司的常规新品GAWAL R1表现尤为突出。2021年旱季的示范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多个示范点举行了现场推介会,并展示了高产的水稻品种。

与此中地海外还将目光投向了马里。马里作为西非中部的一个国家,拥有广阔的耕地面积和成熟的水稻品种审定体系。中地海外在该国已有一定的基础,并计划通过合资公司WINALL-SDR推广高产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以提高西非粮食产量。

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了相关项目,主要承担F1代水稻品种鉴定、制种及推广工作。该公司已经选育出多个新品种,并将它们进行产业化推广。目前,该公司已完成2022年旱季的种植工作,正在开展的是2022年雨季的种植工作。丁松表示,尽管马里在农作物品种选育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但农以种为先,粮食增产离不开良种的有力支撑。未来,中地海外将继续努力帮助西非国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粮食产量。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中地海外有望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在马里,一场振奋人心的农业革命正在悄然展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三个重要的农灌区的高产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大部分田块都获得了超过20%的增产。其中,SAN灌区所推广的MAYUN-1品种更是创下了惊人的单产纪录,农户种植单产高达9.6吨/公顷,相较于当地传统品种ADNY11(产量为5.92吨/公顷),增产幅度超过了50%,这无疑是对农业生产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场革命不仅仅是关于种子的,更是关于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正如相关专家所强调的,拥有好品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品种与先进的种植技术相结合,并将它们带到农民的实际生产中去。水稻作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海外推广过程中的当地实践尤为关键。中国的水稻育种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高产、优质、多抗”方面,对于非洲中小农户提高产量、摆脱贫困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意义。

非洲的土壤、环境、种植方式等与中国存在很大的差异。简单地复制中国的经验和模式是不可行的。必须结合非洲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的企业在非洲各地的农业项目中积极科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在过去的几年里,荃银已经在安哥拉等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借这些经验,公司计划未来在马里等西非国家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从种子生产到粮食种植再到加工销售。这将使农作物种子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能够通过马里向整个西非推广,进一步布局西非市场。

这一项目的推进主要依靠尼日利亚和马里两个国家在当地进行品种的试种和推广。我们通过扶持当地的育种单位、农技推广部门以及种粮大户,与他们共同建立子公司或联合进行品种示范和推广,建立种子市场体系,将先进的技术带给农户,让他们享受到绿色超级稻品种带来的好处。尽管上一个项目的周期长达11年,但新的种业体系建设项目的期限暂定为不足3年。时间虽然紧迫,但如果能在两个国家取得成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到其他国家,甚至整个非洲大陆。

回顾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曾走过弯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迅速解决温饱问题,我们曾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如今,多数非洲国家的农业正处在向绿色发展的转型期。我们有信心帮助他们避免走以资源为代价的农业发展的老路,帮助他们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这是一次充满希望的革命,一次绿色发展的之旅。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