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甲兵刀枪不入的记载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后世
在遥远的公元225年,诸葛孔明南下平定南中叛乱时,遭遇了一支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由孟获统帅,其官兵身着藤甲,仿佛刀枪不入,令蜀中汉军陷入被动。诸葛孔明用火攻之计,才成功击败这支神秘的藤甲部队。背后的故事远不止如此。
人们往往只看到藤甲兵的强大,却忽视了其局限性。事实上,藤甲兵并非无敌的存在。火攻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藤甲部队缺乏足够的防火措施。若涂上防火材质,火攻未必奏效。那么为何诸葛亮没有选择使用这支强大的部队呢?
让我们回顾《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军团。曹操的青州军、马超的西凉军、东吴的丹阳军……每次征战,这些军团的名字都足以让对方胆寒。与后来的藤甲兵相比,它们似乎又显得微不足道。藤甲兵似乎打破了所有的局限,无论是耐久性、机动性还是防御性都表现得极为出色。
当我们深入了解藤甲兵的真实情况后,就会发现三国中的记载有所夸大。诸葛亮的终极目标是北伐,消灭曹魏。而蜀汉的主要作战地点在南方,对手是南方军队。南方气候干燥,特别是蜀汉防御的东南地区更是少雨。如果蜀汉军队穿着藤甲与曹魏作战,那么面对曹魏的火箭攻击,整个蜀汉部队将陷入极大的危险。
而且,根据现代的研究,藤甲兵确实是存在的。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曾实地考察过贵州省安顺市的藤甲兵部落。他们的藤甲确实坚韧无比,能够抵御刀砍和大石头的撞击。制作一套完整的藤制铠甲并不容易。按照先民的制作流程,一套藤甲需要两年才能完成。这个过程包括砍来青藤编制成藤甲,再用桐油反复浸泡和晾干。如此耗时耗力的制作过程,使得诸葛亮即便想使用也力不从心。
藤甲兵虽然强大,但也有其局限性。在面对干燥气候和敌方火攻时,其弱点暴露无遗。而且制作一套藤甲所需的时间和资源也是诸葛亮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尽管藤甲兵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诸葛亮却最终选择弃之不用。这一决策背后的权衡与考量,也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