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是怎样的?商鞅为何这样做

娱乐新闻 2025-08-09 04:45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在秦国那个时期,相较于中原的繁华,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显得相对落后。尤其是与邻国魏国相比,秦国更是显得有些逊色,甚至被魏国夺去了河西的土地。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即位,他决心奋发图强,吸引人才。他颁布了一道命令,不论国人还是外来客,只要能为秦国出谋划策使其富强,便封他做官。

这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众多有才干的人。其中,公孙鞅,一个卫国的贵族,因在卫国不得志,跑到秦国。他通过引见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公孙鞅,也就是后来的商鞅,向秦孝公阐述了富国强兵的道理,强调重视农业、奖励将士的重要性。他还指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有赏有罚,这样才能树立朝廷的威信,推动改革。

秦孝公对商鞅的主张深表赞同。秦国的贵族和大臣们却极力反对。刚刚即位的秦孝公担心引发动乱,暂时搁置了改革。

两年后,秦孝公的君位稳固了,他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全权负责改革。商鞅深知改革的难度,为了获取百姓的信任,他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他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宣布谁能将其扛到北门,便赏十两金子。

围观的人群议论纷纷,无人敢应。商鞅见状,将赏金提高到五十两。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真的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兑现了承诺,赏给他五十两黄金。这件事迅速传遍了秦国,百姓对商鞅的命令深表信服。商鞅随后公布了新法令,赏罚分明,以军功为标准晋升爵位,勤奋生产者享受优待,而懒惰者则受到惩罚。

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提升,军事力量也大大增强。不久,秦国攻占了魏国的西部,甚至夺下了魏国的都城安邑。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并非首创这种立木取信的手段。早在吴起担任西河郡长官时,也曾采用过类似的方式。商鞅的做法却流传至今,而吴起的手段则鲜为人知。这足以证明商鞅的智谋和手段之高明。他的成功不仅为秦国带来了繁荣和强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

上一篇:为什么父母47不能结婚有什么说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