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的一生有多荒唐?他经历了什么?
武三思,并州文水人,公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他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和荒诞性。
作为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前半生可谓命运多舛。他的家族纷争和武家内部的矛盾,使他一度被流放。随着武则天在宫中的权势逐渐稳固,武三思的人生迎来了转折。他被召回京城,得到了大力提拔,权势滔天。甚至一度被考虑作为太子的人选,却因一句话错失良机。
错失太子之位后,武三思因种种原因又成为太子的亲家兼心腹。在李显登基后,他并未受到打压,反而权势更盛。鼎盛时期的武三思,在朝中一家独大,大肆迫害朝堂上的功臣。他与皇后之间的特殊关系更是被野史传闻。
武三思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在他权势滔天之际,太子突然发动政变,闯入武家,将武三思乱刀砍死,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武三思的一生充满了荒诞和离奇,他的故事离不开其他许多人的事情。要深入了解他的离奇经历,需要从他的爷爷武士彟去世时说起。
当年武士彟去世后,武家内部爆发了剧烈的家产冲突。武士彟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家产,对三个妹妹加以折辱,并将继母杨氏赶出家门。杨氏一怒之下带着三个女儿回到娘家生活。年幼的武则天经历了这一切后,对武家心生恨意,这为后来她的大权在握埋下了伏笔。
随着武则天地位的提升,武元庆和武元爽的日子逐渐不好过。经过十多年的奋斗,武则天从李世民的才人成为了皇后。以武则天的早年经历来看,她的亲哥哥们并没有得到好处,反而遭到了打压和流放。恰好武则天的姐姐为了荣华富贵和李治偷情,更是将女儿送入宫中讨李治欢心。这一系列事件让武则天彻底失望并对武家动了手。
武三思的父亲武元爽被流放至广西龙州地区做官后不幸身亡。而武三思的叔叔武元庆也被流放至海南三亚并最终死在那里。至于那些与武则天争宠的亲戚们也都遭到了她的打击和清除。可以说在武则天的复仇行动中武三思这个侄子也受到了牵连被流放至广西那边度过了凄惨的日日夜夜。随着武则天逐渐掌权和李治的逐渐衰老武三思的好运却来了他被召回京城并得到了重用参与朝政大权掌握重要职位成为了朝中重要人物之一但也面临着各种政治斗争和利益纷争的挑战最终却遭遇了悲惨的结局被人乱刀砍死结束了他一生的荒诞经历这一家族所经历的事情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李旦虽被立为皇帝,但实质上只是一个傀儡而已。与强势的母亲武则天相比,李旦不敢有任何反抗,这也让武则天可以更自由地掌控大权,为她的女皇梦想铺平了道路。此时她的身边,却缺乏足够的可靠支持。
对于那些对唐朝历史不甚了解的人而言,可能会觉得一个能够废帝的女人身边自然有不少心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武则天之所以能掌权,主要是因为她得到了李治的支持,通过扶持寒门官员来打压关陇士族。当武则天想要更进一步时,许多原本支持她的朝堂重臣开始表示反对。这些人担心如果武则天称帝,他们的利益将受到威胁。
武则天面对这种情况,果断地处理掉了这些反对者。她知道,她真正的敌人不是某个大臣,而是数千年的传统观念。她需要的不仅是支持者,更是那些愿意支持她称帝的人。这样的人并不容易找到。
于是,武则天开始将目光转向被流放的武家族人。她深知,如果她自己称帝,武家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自然会全力支持她。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得罪武则天的人都已经去世,剩下的只是他们的子孙。从血脉上说,这些武家人还是武则天的亲人。
武则天下令召回武家人,并给予他们高官厚禄。被流放多年的武三思就是在这个时候回到京城的。虽然武三思对武则天有着复杂的情感——既是亲姑姑又是杀父仇人——但在权力和财富的诱惑下,他最终选择了讨好武则天。
为了讨好武则天,武三思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他甚至去巴结武则天的男宠,如薛怀义和张昌宗兄弟,只要能讨武则天的喜欢,武三思就会竭尽全力。
武则天知道武三思的心思,但她很满意他的表现。她并不吝啬给予武三思权势和财富,因为在她看来,像武三思这样的支持者是她在称帝路上的重要。在武则天的扶持下,武三思的官位不断攀升,最终成为权势滔天的梁王。甚至到了后期,武则天开始考虑让他继承皇位!
武则天在称帝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决策力。无论是处理朝堂重臣的反对还是寻找支持者,她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而武三思作为她的侄子,虽然在支持她称帝的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斗争和情感纠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权力与财富的诱惑站在了姑姑一边成为她在称帝路上重要的一环。在权力的漩涡中,选择继承者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当武则天面临皇位传承的抉择时,法理与家族情感交织成一张难以撕破的网。从法理的角度,选择儿子是最顺应天道的,毕竟血脉相承。但这两个儿子,却是李家的血脉,如若传位给他们,等同于将皇位归还给了李家。
另一个选择摆在眼前,那就是传给武家。武家的两位侄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自然是极佳的人选。武则天对武家有着深深的怨念,毕竟武家的父亲曾死在她手中,这使得她在传位给武家时充满了疑虑,是否会遭到清算。
正当武则天陷入深深的纠结时,唐朝的明相狄仁杰出面了。他的一句话,如同晨曦中的第一道光线,照亮了武则天的迷茫。“我只听说过儿子在宗庙里祭拜母亲,没听说过侄子在宗庙里祭拜姑姑。”这句话,如同醍醐灌顶,让武则天瞬间清醒。她明白,传给李家,至少她死后不会遭受清算。
于是,武则天迅速行动,将远在湖北的李显召回,重新立为太子。这一刻,武三思距离皇位最近,然而狄仁杰的话语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武则天的心门,也让武三思的希望破灭。虽然心中对敌人恨之入骨,但武三思却无处报复,他意识到或许不能一直依赖姑姑生活。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武三思开始在朝中结党营私。他甚至与李显,这个曾经的对手,结成了亲家。这种联姻,让武家和李家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在这其中,李显的女儿被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两者的结合,曾为了皇位相互对立的两家,如今因为利益关系走到了一起。
武则天的生活并未因此平静下来。她沉迷于男宠的陪伴,尤其是张家兄弟更是为非作歹,让朝政乌烟瘴气。当武则天病重时,张家兄弟甚至封锁了迎仙宫,禁止外人见武则天,彻底把控了朝政。关键时刻,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几个大臣发动政变,干掉了张家兄弟,逼迫武则天还位给李显。
神龙政变中,武三思阴差阳错地成了最大的赢家。虽然他对这一切毫不知情,但他的地位却因为这场政变而更加稳固。当武则天退位去世后,李显登基,武三思继续他的政治游戏。为了制衡那些功臣大臣,李显开始依赖武三思的力量。与此他还提拔皇后韦氏的娘家人,试图培植一个强大的后党来实现朝堂平衡。
武三思并未因此满足。他知道他的地位并不稳固,于是开始积极寻找政治盟友。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被李显扶持的后党竟然是他最佳的合作伙伴。这一切的背后原因让人无语至极。韦皇后出身世家美貌非凡。她的存在为武三思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政治盟友的可能性。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野心每个人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斗争这就是皇权斗争的残酷和无情所在之处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揭示和反思之处所在之处……。韦氏嫁入皇室后,发现事情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当时的李显身份特殊,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在韦氏之前,李显已有一位太子妃,出身名门望族,血统高贵。这位太子妃因性格强势,与武则天关系紧张。武则天为了防备李显,将其太子妃关入狱中,最终饿死于狱中。此后,韦氏入宫成为新的太子妃。这并非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是充满家庭纷争的复杂剧情。
摊上武则天这样的婆婆,对韦氏来说并非幸运之事。但韦氏有所准备,对武则天一直恭敬有加,获得了生存的机会。老皇帝李治去世后,李显继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李显与母亲抗衡,试图打造强大的后党与武则天对抗。他的手段在武则天的政治智慧面前显得幼稚。不久,武则天废黜了李显的皇位,并流放到湖北。韦氏作为儿媳,也跟随流放。在颠沛流离的途中,韦氏产下一女,取名李裹儿。因医疗条件恶劣,韦氏失去了生育能力。在湖北的十四年里,夫妇二人过着软禁生活,每日如履薄冰。
所有的苦难让韦氏对武则天的怨恨愈发强烈。她归咎于这位恶婆婆一手造成了他们的苦难。十四年后,因狄仁杰的劝谏,武则天召回李显,重新立为太子,韦氏成为太子妃。重回京城的韦氏心存怨恨却不敢表露,依然恭敬有加。一次家宴上的突发事件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儿子和女儿因私下议论武则天而被杖杀,这让她彻底崩溃。她深知自己目前的力量无法报复武则天,只能继续忍耐等待时机。
作为母亲,韦氏为了孩子们能够坚强起来。她心中的复仇念头愈发强烈,唯一的可能就是等待武则天去世,李显掌权后清算这位恶婆婆。在这之后,韦氏继续忍耐了近四年,终于等来了神龙政变。李显登基后,韦氏成为皇后。不久,武则天去世,韦氏开始清算自己的仇恨。这个故事充满了宫廷斗争、家庭纷争和母爱的力量,展现了女性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韦皇后心中,即便武则天已经离世,自己已然成为皇后,复仇之路依然充满坎坷。那些复杂的过往,使得李显登基后无法彻底清算武则天的行为。在神龙政变中,李显虽然被朝臣拥立,却是武则天正式传位后的继位,使得他无法直接清算武则天。一旦行动,不仅违背孝道,还可能动摇其皇位的合法性。李显选择了妥协。
在之前的十四年的流放生涯中,李显与韦皇后相依为命,将韦皇后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如今无法完成韦氏的复仇愿望,李显选择从其他方面补偿她,将所有权力和财富都赋予了韦皇后及其唯一的女儿李裹儿。对于这样的补偿,韦皇后并不接受。
韦皇后已经陷入了疯狂的复仇状态,她的执念是一定要实现复仇。她不解为何那个恶婆婆能够逃脱惩罚,自己成为皇后却无法有所行动。她的儿子本该是太子,却被杀害,这更增加了她的愤怒和复仇的决心。既然李显无法实现她的愿望,那么她就自己来!
重新成为皇后的韦皇后,成为了极度渴望权力的人。她开始了疯狂的权力摄取之旅。她认为,只要她成为下一个女皇帝,或者她的女儿成为女皇,那么复仇就能实现。这条路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朝堂上的神龙政变的功臣们就是她无法逾越的障碍。
为了实现目标,韦皇后开始寻找盟友,她将目光转向了武三思。武三思与神龙政变的功臣们也是敌人,双方因此达成了联手。在这过程中,原本毫无关系的武三思和韦皇后,成为了坚定的政治盟友。双方的合作并不简单,武三思首先与女宰相上官婉儿联手,通过她的介绍,三人正式联手。
他们之间也存在疑问,史书记载他们之间存在奸情。但无论是否存在,双方主要是政治盟友。他们联手后,神龙政变的功臣们开始倒霉,很快在朝堂斗争中失败,被贬黜流放。
五大功臣的败亡,除了韦皇后和武三思的联手打击,还因为李显对他们的忌惮。他们的死亡无一善终,死状极惨。五大功臣临死之前,是否后悔发动政变、觉得不该拥立李显,我们无从得知。
在清除五大功臣后,武三思又清除了一批正直的朝臣。整个朝堂已被武三思和韦皇后控制。双方的盟友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因为武三思也想夺取皇位。就在武三思筹划期间,韦皇后先下手为强,利用太子进行借刀。
韦皇后借的这柄刀是她的儿子——太子李重俊。之前提到的韦氏唯一的儿子被武则天杖杀后,李显重新登基只能立其他儿子为太子。然而李重俊当上太子后却遭受了韦皇后和武三思等人的联合打压。不仅如此小女儿李裹儿也公然羞辱他并央求李显废掉太子改立自己为皇太女虽然李显并未同意但也没有责怪李裹儿使得太子地位越发岌岌可危。此时五大功臣已经被清除使得太子更是孤立无援他唯一的指望就是朝堂上那些正直的大臣们但这些人都已被铲除。因此太子之位愈发岌岌可危最终太子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也不得而知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李重俊太子之位的稳固与否,仿佛只在韦后的一句话之间。仿佛薄如蝉翼的命运,实则脆弱不堪。一旦韦后生出了废立之心,他是无法与之抗衡的。面对这样的压力,他明白必须做出改变,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发动一场政变。
在他看来,斩除韦氏与武三思的权势,逼迫李显禅位,便是他翻盘的机会。于是,他密谋策划,联系心腹,悄然开启政变的序幕。这一切的谋划,似乎只有李重俊一人深谙其中。
从一些细微的线索来看,韦氏可能在此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她可能有意将太子逼上这条绝路,以便让自己能够彻底掌握大权。公元607年七月,李重俊召集手下,率领羽林军,发动景龙政变。他首先斩杀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随后冲向皇宫。
当他抵达皇宫时,韦后已带着李显和李裹儿避难,周围还有保护他们的宿卫。李显以皇帝身份劝说士兵投降,李重俊的军队顷刻瓦解。之后,李重俊逃往终南山,最终被亲信所杀。
武三思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结束了他的生命。他的死,如同一只毫无反抗之力的蝴蝶,被命运的巨浪所吞噬。武三思死后,李显追封其为梁王,韦后彻底掌握了朝政。不久,她毒死了李显,立李重茂为帝,企图重演武则天的旧事。
政变再次发生,韦氏被诛杀,李旦被拥立为帝。他登基后,对武三思父子进行了残酷的惩罚,刨坟暴尸,夷其墓碑。至此,武三思的故事彻底结束。
对于武三思的一生,人们普遍的评价是“活该”。他的人生充满了魔幻和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些事情背后隐藏着太多的内幕和隐情。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更是武家数代人恩怨情仇的产物。如果追溯到底,或许都得算到武士彟的头上。那个拥有过多权力和财富的武士彟,或许才是这一切的源头。如果他没有那么多的权力和财富,也许就不会有这些纷繁复杂的剧情。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武三思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帝王之家的复杂和残酷现实:过多的权力和财富有时候反而会害人害己。